出处
《茶业通报》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同被引文献32
-
1吕彪,秦嘉海,赵芸晨.麦秸覆盖对盐渍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土壤,2005,37(1):52-55. 被引量:25
-
2经苏龙.仪征市工程地质区划[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22(4):14-15. 被引量:3
-
3陶汉之,周良骝,方一平,程茱萸,周建军.茶树蒸腾特性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6(4):349-354. 被引量:24
-
4宋同清,王克林,彭晚霞,王久荣,肖润林,曾馥平,汤宇.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06,26(11):3647-3655. 被引量:88
-
5宋同清,肖润林,彭晚霞,王久荣,李盛华.白三叶草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地温及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45-48. 被引量:17
-
6班昕.山东茶区幼龄茶园管理技术[J].中国茶叶,2007,29(2):32-33. 被引量:4
-
7黄寿波.茶树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中国农业气象,1981,2(3):54-57.
-
8于振国.低龄茶园间作花生.中国茶叶,1989,:22-22.
-
9杜申奎 张修谊.新建茶园间作物遮荫试验.中国茶叶,1991,:23-23.
-
10杜申奎 张修谊.新建茶园间作物遮阴试验.中国茶叶,1991,13(4):23-23.
引证文献5
-
1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山东新建茶园间作花生与春玉米的效应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11,43(8):29-32. 被引量:9
-
2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黄晓琴,向勤锃.新建茶园不同间作模式及覆盖遮阴效应比较研究——种植模式Ⅰ:茶行东西走向[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5):33-36. 被引量:6
-
3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向勤锃,黄晓琴.新建茶园不同间作模式及覆盖遮阴效应比较研究——种植模式Ⅱ:茶行南北走向[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6):44-49. 被引量:2
-
4张永秀,杨长青.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123-124.
-
5邢瑶,唐锁海,陈暄,徐德良,孙春霞,张春,马俊.幼龄茶园间作大豆、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132-1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黄晓琴,向勤锃.新建茶园不同间作模式及覆盖遮阴效应比较研究——种植模式Ⅰ:茶行东西走向[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5):33-36. 被引量:6
-
2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向勤锃,黄晓琴.新建茶园不同间作模式及覆盖遮阴效应比较研究——种植模式Ⅱ:茶行南北走向[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6):44-49. 被引量:2
-
3毛平生,朱启东,石旭平.论茶园人工植物群落的建设[J].蚕桑茶叶通讯,2012(4):23-27. 被引量:3
-
4汪强强,韩晓阳,张丽霞.几种豆科植物茶园间作的氮素协调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52-56. 被引量:1
-
5曹德航,孙海伟,王会,王玉,丁兆堂,尚涛.不同防寒措施对幼龄茶园冬季小气候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3):28-32. 被引量:4
-
6杨海滨,李中林,徐泽,邓敏,盛忠雷,谢堃.间作豆科植物对极高温天气茶园温度变化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6,10(10):28-30. 被引量:1
-
7詹杰,李振武,邓素芳,应朝阳.茶草互作模式下茶园环境及茶树生长的初步变化[J].草业科学,2018,35(11):2694-2703. 被引量:18
-
8张洪,张孟婷,王福楷,任梦星,青游,康晓慧.4种间作作物对夏秋季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9,39(3):318-324. 被引量:22
-
9吕天新,伍延正,沈健林,陈丹,姜文倩,王娟,李勇,吴金水.氮肥深施及间种白三叶草对茶园N2O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40(9):4221-4229. 被引量:9
-
10杨玲,程华,王丽,王朝俊,蔡青,鲍玉海.山区茶园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与展望[J].茶叶通讯,2020,47(3):369-37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