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兴起
被引量:25
The origin of Chinese crop plantation and primary agriculture
出处
《农业考古》
2001年第3期29-38,共10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38
-
1于崇源.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5(2):209-222. 被引量:29
-
2张朋川,郎树德.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1978至1982年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3(11):21-30. 被引量:47
-
3裴安平,尹检顺.湖南澧县梦溪八十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6(12):26-39. 被引量:29
-
4薛文灿.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中原文物,1982(2):16-16. 被引量:7
-
5杨虎,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4
-
6郁金城,王武钰.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9(8):1-8. 被引量:41
-
7王吉怀.河南新郑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83(12):1057-1065. 被引量:35
-
8谢飞,成胜泉.河北阳原油房细石器发掘报告[J].人类学学报,1989,8(1):59-68. 被引量:54
-
9王吉怀.新郑沙窝李遗址发现碳化粟粒[J].农业考古,1984(2):276-276. 被引量:30
-
10谢飞.燕山南麓发现细石器遗址[J].考古,1989(11):967-97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67
-
1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农业考古,1998(1):11-20. 被引量:12
-
2张佩琪.论水稻起源的环境条件与历史背景[J].农业考古,1998(1):62-69. 被引量:5
-
3徐旺生.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中国稻作的起源[J].农业考古,1998(1):70-77. 被引量:6
-
4吴诗池.浅论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J].农业考古,1998(1):87-93. 被引量:9
-
5彭适凡.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J].农业考古,1998(1):389-392. 被引量:22
-
6赵志军.稻谷起源的新证据(摘要)──对江西万年吊桶环遗址出土的稻属植硅石的研究[J].农业考古,1998(1):394-394. 被引量:6
-
7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考古,1997(9):71-76. 被引量:36
-
8魏京武,杨亚长.从考古资料看陕西古代农业的发展[J].农业考古,1986(1):91-100. 被引量:16
-
9李江浙.大费育稻考[J].农业考古,1986(2):232-247. 被引量:13
-
10李洪甫.连云港地区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5(2):96-107.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970
-
1刘庆柱,刘秀娟.中华民族“凝聚力”考古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58-68. 被引量:2
-
2肖波,王俊铮.内蒙古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面像岩画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J].形象史学,2022(2):179-196.
-
3刘学堂,侯明明.史前中原文化因素向新疆天山地区的动态拓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6):60-68.
-
4卫斯.“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J].西部考古,2020(2):59-76. 被引量:1
-
5张履正,李家骏.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晚期的劓刑刑法研究[J].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22(1):81-86.
-
6张振,王莹,李月丛.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J].人类学学报,2024,43(1):184-198. 被引量:1
-
7仝广,李锋,赵海龙,闫晓蒙,高星.泥河湾盆地火山角砾岩原料的热处理实验[J].人类学学报,2024,43(1):81-90.
-
8冯玥,梅惠杰,谢飞,孙秀丽,王幼平.河北阳原马鞍山遗址1997-1998年发掘基本材料与初步认识[J].人类学学报,2024,43(1):67-80.
-
9赵海龙,仝广,闫晓蒙,杨淼燃,谭培阳.河北泥河湾盆地下卜庄遗址端刮器功能的实验分析[J].人类学学报,2021,40(4):600-610. 被引量:2
-
10靳英帅,张晓凌,仪明洁.楔形石核概念内涵与细石核分类初探[J].人类学学报,2021(2):307-31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347
-
1李智海.农作物栽培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2004,19(4):37-38. 被引量:3
-
2杨振京,徐建明.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z1):73-81. 被引量:60
-
3连鹏灵,方修琦.岱海地区原始农业文化的兴衰与环境演变的关系[J].地理研究,2001,20(5):623-628. 被引量:17
-
4刘国祥.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63-77. 被引量:6
-
5赵志军.小米起源的研究——植物考古学新资料和生态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35-38. 被引量:23
-
6王海明.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J].东南文化,2000(7):16-23. 被引量:15
-
7王心喜.长江下游原始文明新源头——浙江嵊州小黄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考古学研讨[J].文博,2006(4):72-77. 被引量:6
-
8索秀芬,李少兵.小河西文化聚落形态[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1):55-60. 被引量:9
-
9邓振华,高玉.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南方文物,2012(1):156-163. 被引量:41
-
10彼德.贝尔伍德,洪晓纯.彼德·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教授访谈录[J].南方文物,2011(3):22-2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5
-
1朱乃诚.兴隆洼遗址发掘的重要贡献和进一步探索的两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58-62. 被引量:5
-
2刘桂娥,向安强.史前“南稻北粟”交错地带及其成因浅析[J].农业考古,2005(1):115-122. 被引量:14
-
3贾兵强.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与农耕文明[J].农业考古,2010(1):20-24. 被引量:5
-
4何红中,惠富平.古粟(Setaria italica Beauv.)研究综述[J].中国粮油学报,2010,25(4):121-128. 被引量:7
-
5王秋玲,杜灵芝,余扶危.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储粮史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76-81. 被引量:4
-
6陈洪波,韩恩瑞.试论粟向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的传播[J].农业考古,2013(1):13-18. 被引量:10
-
7徐旺生.农业起源——中纬度地区冰后期贮藏行为的产物[J].古今农业,2013(3):44-49. 被引量:2
-
8张居中,陈昌富,杨玉璋.中国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1):6-16. 被引量:20
-
9陈明远,金岷彬.历史考古的新观点(之十) 甲骨文中的谷类及东西方谷物加工技术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10):16-35. 被引量:2
-
10周大鸣,郭永平,王真真.黄土文明·介休范例——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3):2-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40
-
1郭永平.人类学的黄土文明研究:倡导、理论与实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56-63. 被引量:1
-
2刘仕刚,张继焦.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困境和发展新方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40-49. 被引量:5
-
3董好胜,王琦,闫鹏,许艳丽,张薇,卢霖,董志强.乙矮合剂对谷子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3(6):181-189.
-
4石岳,赵霞,朱江玲,方精云.“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形成、功能及保护[J].自然杂志,2022,44(1):1-18. 被引量:13
-
5李二玲,崔之珍,李亚婷.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黄河流域农业文明演进[J].资源科学,2020,0(1):20-28. 被引量:11
-
6郑景云,文彦君,方修琦.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气候与土地覆被变化的若干特征[J].资源科学,2020,42(1):3-19. 被引量:19
-
7赵志龙,李俊,方修琦,叶瑜.过去千年帝俄/苏联耕地面积重建数据集(1000-2000)[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22,6(2):249-256.
-
8王闯.兴隆洼文化居室墓葬的认知考古学分析[J].草原文物,2011(1):40-49. 被引量:2
-
9管理,胡耀武,王昌燧,汤卓炜,胡松梅,阚绪杭.食谱分析方法在家猪起源研究中的应用[J].南方文物,2011(4):116-124. 被引量:11
-
10FENG GuangPing,LU HuaYu,ZHAO JianCheng,YANG YaChang,LI ChengSen,ZHAO ZhiJun,YUAN ShunQuan,BAO Yan,ZHONG Bei.Characterization and origin of charcoalified 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 from the Chenyuan Site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Shangluo, SE Shaanxi, China[J].科学通报,2013,58(S1):75-81. 被引量:2
-
1周宁.一人养蜂 全家受益[J].蜜蜂杂志,2006,26(6):42-42.
-
2新春联[J].农村天地,1996(1):41-41.
-
3赵立水,郑艳.小手扶的兴起与发展前景[J].农业机械,1999(3):12-12. 被引量:5
-
4张泽铭,刘强,李燕,赵京峰.GPS技术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39-339. 被引量:1
-
5张忠学,郭亚芬,许修宏.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1998,28(4):44-46.
-
6付玉秋.浅论北方水稻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7):155-155. 被引量:7
-
7张岳华.我国古代的种子处理技术[J].种子世界,1990(7):43-43.
-
8过益先.亚洲水稻农作制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记亚洲水稻农作制度网20年[J].世界农业,1996(1):23-27. 被引量:2
-
9刘毓侠.加速发展我省农业信息化之管见[J].河南林业科技,2002,22(4):56-56.
-
10林德民.气候资源及其特点[J].黑龙江气象,1999,0(2):4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