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被引量:1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3-44,共2页
Worl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1
-
1金成龙,全允基,马永凤,金学诛,方健孝.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初报[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3(1):21-23. 被引量:15
-
2刘长跃.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5):37-38. 被引量:30
-
3袁家富.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J].生态农业研究,1996,4(3):61-65. 被引量:108
-
4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1):45-50. 被引量:192
-
5PaulE.Rasmussen,杨健.残茬和肥料对免耕小麦产量的效应[J].麦类作物,1998,18(4):59-62. 被引量:9
-
6张立荣.重视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肥力[J].甘肃科技,2000,16(2):35-35. 被引量:4
-
7慕永红,曹书恒,李珍,顾春梅.水稻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5):42-43. 被引量:20
-
8王昕,黄天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抽提检定法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C的烘杀抽提容量法检定[J].土壤学报,1991,28(4):434-438. 被引量:4
-
9贾彦宙,张国贞,王俊英,庞黄亚,贾彦茹,王勇.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0(6):12-13. 被引量:27
-
10程励励,文启孝,李洪.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1992,24(5):234-238. 被引量:35
二级引证文献4
-
1易镇邪,符呈祥,褚百凤,付红,陈冬林,周文新,屠乃美.快腐剂处理还田早稻秸秆对晚季土壤化学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94-98. 被引量:8
-
2黄功标.福建稻区连续3年稻秆还田腐熟的培肥增产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71-76. 被引量:1
-
3黄功标.福建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评估与趋势分析[J].中国农村科技,2014,0(10):66-67. 被引量:1
-
4易镇邪,朱伟文,唐国文,陈平平,王晓玉,周文新,屠乃美.秸秆覆盖与灌水深度对湘南晚稻产量、米质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8,32(1):1-5. 被引量:1
-
1于志纯,史晓峰.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示范研究[J].吉林水利,1992(10):25-27. 被引量:1
-
2洪丹.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全程农机化技术[J].江西农业,2016(7S). 被引量:3
-
3杨素.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4):110-111.
-
4任丰璋.盐城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对策[J].治淮,1996(12):14-15.
-
5陈少舟,张庆宽.洼地低产田改造及效益分析[J].海河水利,1996(6):33-34.
-
6张银锁,庞万才.引进抗旱保水剂,增加干旱缺水型中低产田抗灾能力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气象,1996(4):19-23.
-
7陈延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措施刍议[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5(3):41-42.
-
8孙虎.阜阳市农业保护性耕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9):245-246. 被引量:2
-
9刘方,冯仕江,张雷一,刘元生.生物质炭对喀斯特山区连作蔬菜地土壤有效养分及水分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7):158-162. 被引量:9
-
10张涛.浅析保护性耕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7):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