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8-59,共2页
Hunan Economy
同被引文献8
-
1沙润,吴江.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生态设计初步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13(3):53-56. 被引量:47
-
2邓金阳,沈守云,尹少华.城郊自然旅游开发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13(6):273-274. 被引量:13
-
3廖善友.试论贵州城郊家庭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86-89. 被引量:2
-
4刘军.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6):96-102. 被引量:18
-
5刘海波,李少游.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3,29(4):138-141. 被引量:33
-
6牛君仪.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4,30(1):124-127. 被引量:42
-
7叶岱夫.对我国城郊旅游功能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问题,2000(6):22-24. 被引量:35
-
8罗志军,郑红波.论城乡交错带的旅游开发[J].生态经济,2002,18(2):53-5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周向频,张嘉桧.上海城郊旅游的开发现状与规划策略[J].上海城市规划,2009(1):39-44. 被引量:3
-
2周慧杰,周兴,童新华,吴良林,周世武,陈炳超.广西玉林市福绵区发展城郊生态旅游的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05(12):28-30. 被引量:2
-
3王庭宇,罗寿枚.大都市郊区游憩开发与规划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206-208. 被引量:4
-
4何雨,刘顺伶.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J].旅游科学,2006,20(2):25-29. 被引量:18
-
5赵媛,徐玮.近10年来我国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8,28(3):492-496. 被引量:23
-
6江海燕,唐德华.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森林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四川广元市南山发展模式为例[J].规划师,2009,25(2):78-82. 被引量:6
-
7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35(7):110-121. 被引量:12
-
8张莹.国内城郊游开发研究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9,31(5):109-114. 被引量:2
-
9蒋芸.基于SWOT分析的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考试周刊,2009(42):49-50. 被引量:3
-
10张岳军,侯志强,陈金华.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定位及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5):59-64. 被引量:4
-
1石惠春,姜庆花.基于RMP分析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1(4):126-128. 被引量:4
-
2陈峰,唐长波,朱旭华.遂昌县森林旅游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2,14(4):264-265.
-
3孙婧.西安市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以祥峪沟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5,0(1):25-26.
-
4李映辉,罗淑梅.城郊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异同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4):17-18. 被引量:1
-
5周鹏飞.城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障碍及其矫正:重庆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09(10):41-45. 被引量:4
-
6陈腊文.株洲市城郊休闲旅游经营者环境态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47-48.
-
7方琼文.镇江城郊休闲旅游发展调研——以“农家乐”为例[J].商,2011,0(4):87-88.
-
8方琼文,张菲,张丽君,韩敏,石蒙蒙,马娇霞.镇江城郊休闲旅游发展调研——以“农家乐”为例[J].商业经济,2011(2):53-54.
-
9金华英,范文艺.浅谈杭州寺坞岭城郊休闲旅游产品开发[J].科技视界,2017(2):58-58.
-
10吴正祥.南阳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沧桑,2014,0(6):126-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