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应用类型划分、作用及生产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可分为四大类型 ,即C、T、S、YⅡ - 1 型 ,其中C、S已应用于生产 ,其它两种类型有待于开发利用。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对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 :可增强玉米对抗病性的遗传弹性 ,提高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生产田的产量 ,提高种子纯度 。
作者
李方明
司智成
刘波
杨雨明
郑弢
机构地区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辽宁省丹东市种子公司
出处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Rain Fed Crops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种子生产体系
类型划分
作用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5
1
刘纪麟,李小琴,李建生,徐尚忠,郑用琏,涂光曙,马克军,季世国.
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种子生产体系[J]
.玉米科学,2000,8(1):11-14.
被引量:31
2
刘春增,郭永才,关国志,司智成,鲁宝良.
玉米雄性不育节养增产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6(3):16-19.
被引量:8
3
李晚忱,荣廷昭,雷本鸣,曹墨菊,胡长远.
3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J]
.作物学报,2001,27(3):308-312.
被引量:15
4
刘继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5
秦泰辰,徐明良,邓德祥,陈若雷,卞云龙.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对玉米Y_(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J]
.作物学报,2001,27(2):185-18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杨金水,Virginia Walbot.
水稻线粒体DNA酶切带型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3):235-244.
被引量:9
2
白金铠,宋佐衡,陈捷,梁景颐,刘伟成,吕国忠,赵廷昌,周永力.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J]
.玉米科学,1994,2(1):67-72.
被引量:57
3
刘大文,秦泰辰.
C型和Y型玉米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89,2(4):13-19.
被引量:3
4
陈伟程 罗福和 等.玉米C型胞质雄花不育的遗传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J].作物学报,1979,(4):21-28.
5
周开达 黎汉云 等.-[J].杂交水稻,1987,2(1):11-16.
6
四川农学院水稻研究室.-[J].科技资料,1978,(1):33-37.
7
韦桂旺,郑用琏,张德华,刘纪麟.
玉米CMS材料线粒体DNA遗传多型性的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7,24(1):66-77.
被引量:21
8
郑用琏,华中农学院学报,1982年,1卷,44页
9
四川农学院水稻研究室,科技资料,1978年,1期,33页
10
李竞雄,玉米雄性不育生物学,1998年,1页
共引文献
49
1
栾春荣,鞠章网,黄炳生.
玉米雄性不育胞质姐妹种和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2004,12(z2):5-8.
被引量:2
2
RONG Ting-zhao, LI Wan-chen, CAO Mo-ju and HU Chang-yuan(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 ’ an 625014 ,P.R. China ).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Maiz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10):1100-1104.
被引量:1
3
惠东静,田龙庄,王玺.
玉米雄性不育及其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5):47-48.
被引量:2
4
马冲,张春庆,陈举林,侯玮,王国胜.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63-164.
被引量:4
5
张动敏,武玉华.
浅析玉米雄性不育化育种及生产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05(10):14-15.
被引量:1
6
马春红,李九云,郑积德,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陈霞,李广敏.
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J]
.玉米科学,2005,13(4):30-33.
被引量:7
7
卞云龙,邓德祥,王益军,张勇,蒋守华.
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4):67-69.
被引量:3
8
侯爱斌,柳青山,董良利,李团银,侯旭东,梁笃,段冰.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及利用[J]
.华北农学报,2006,21(1):31-34.
被引量:4
9
马春红,李九云,翟彩霞,郝桂琴,郑积德,陈霞,李广敏.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研究进展及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1):46-49.
被引量:13
10
侯爱斌,柳青山,董良利,李团银,侯旭东,梁笃.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育性遗传分析及分组鉴定[J]
.玉米科学,2006,14(1):50-52.
同被引文献
109
1
秦泰辰,汤洁.
玉米“两系法”育种——介绍“苏玉6号”[J]
.种子,1993,12(4).
被引量:2
2
曹墨菊,荣廷昭,高之仁.
同核异质、同质异核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回交后代育性恢复的比较[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20-526.
被引量:4
3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郝引川.
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受光态势与产量的关系[J]
.玉米科学,1993,1(3):50-54.
被引量:24
4
邹学校,周群初,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张竹青,刘荣云,陈文超.
辣椒三系雄性不育组合湘研14号的选育[J]
.中国辣椒,2001,1(1):13-16.
被引量:6
5
耿三省,王志源,蒋健箴,沈火林.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J]
.园艺学报,1994,21(2):165-169.
被引量:69
6
盛孝邦.
我国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杂交水稻,1994,9(3):58-62.
被引量:7
7
张子学,侯喜林.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4):799-802.
被引量:19
8
耿三省,陈斌,张晓芬,毛爱军.
利用雄性不育选育辣椒新品种京辣2号[J]
.中国蔬菜,2005(10):41-42.
被引量:6
9
刘显华,牛桂琴.
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J]
.玉米科学,1996,4(2):15-17.
被引量:14
10
刘春增,郭永才,关国志,司智成,鲁宝良.
玉米雄性不育节养增产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6(3):16-1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马冲,苏波,闫保罗,侯玮.
玉米雄性不育化不育单交种利用方式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3):23-25.
被引量:1
2
秦泰辰.
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加速应用的商榷意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3):1-4.
被引量:4
3
刘念山,张智勇.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1):31-34.
被引量:5
4
张玲玲,张晓芬,陈斌,孙艳,韩华丽,耿三省.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S1030A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
.华北农学报,2012,27(5):122-126.
被引量:8
5
石明亮,陈国清,彭长俊,孙权星,程玉静,薛林,陆虎华,黄小兰,郝德荣,冒宇翔,胡加如,陈小晖.
玉米雄性不育类型、遗传机理及育种利用方法研究动态[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3,20(1):21-27.
被引量:3
6
陈静,袁建华,管晓春,郭志刚.
江苏省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J]
.南京农专学报,2002,18(2):6-12.
被引量:6
7
程晋龙,佘奎军,马云,杨国虎.
高淀粉玉米宁单27号雄性不育化过程及其繁制种技术[J]
.种子,2016,35(10):119-121.
被引量:1
8
陈举林,马冲,苏波,侯玮,曹继安.
玉米雄性不育增产因素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2,34(6):26-27.
被引量:2
9
冯文鹏,周书栋,杨博智,易婷,谢玲玲,刘峰,马艳青.
辣椒反向温敏雄性核不育突变体E6421S不育特征及遗传规律研究[J]
.园艺学报,2019,46(6):1112-112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袁建华,陈艳萍,张跃中,颜伟,陈殿青,章履孝.
玉米新品种苏玉20选育技术报告[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1):58-60.
被引量:15
2
向葵,杨克诚.
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玉米地方种质耐低磷胁迫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8,23(2):132-137.
被引量:2
3
于国刚,钟红梅,王振录.
高油玉米的“三利用”生产模式[J]
.科技信息,2009(27):351-351.
4
秦泰辰.
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加速应用的商榷意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3):1-4.
被引量:4
5
袁建华,孟庆长,陈艳萍,张彦兵.
优良玉米自交系苏951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J]
.玉米科学,2009,17(6):9-11.
被引量:11
6
张动敏,宋炜,张文英,王金萍.
玉米“三效利用”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5):65-67.
7
牛秀芬,曹墨菊.
自交系068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29(3):307-310.
8
秦太辰.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J]
.生物技术进展,2011,1(2):84-89.
被引量:5
9
刘守渠,段运平,王贵彩,郭峰,撖晓东.
特早熟玉米自交系农艺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改良[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41-1145.
被引量:7
10
杨洪兴,陈静,陈艳萍.
江苏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及育种对策思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16-119.
被引量:4
1
梁更生,郭正藩,尹艳兰.
辣椒雄性不育利用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1999,30(12):29-30.
被引量:1
2
苏智宗,张伟,郭启堂,樊立强,牛向礼.
玉米杂交种纯度与产量的关系探讨[J]
.种子科技,1990,0(4):23-24.
3
李金辉,李玉,韩国太,黄晓辉,刘俊博.
玉米杂交种的繁育和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2):122-123.
4
杨栋承,汪振军,王树林,赵彦祥.
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繁殖的注意事项[J]
.黑龙江农业,2003(7):44-44.
5
黄书玲,厉景贵.
提高玉米自交系繁殖纯度的探讨[J]
.现代化农业,1997(4):20-20.
6
雷正斌,智润芳,赵宝献.
提高5003自交系繁殖制种产量的措施[J]
.种子科技,1993(4):35-35.
7
罗峰.
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J]
.杂交水稻,1998,13(3):1-5.
被引量:3
8
庞莉萍,朱小秋.
建立现代产业化种子生产体系的研究[J]
.种子,1997,16(2):68-69.
9
王巨和.
适宜黑龙江省栽培的花生生态类型的初步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09(4):14-14.
被引量:1
10
黄咏梅,陈天渊,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卢森权.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J]
.广西农学报,2011,26(6):16-19.
被引量:14
杂粮作物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