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技术与大豆新种质创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15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和染色体工程等,很有可能成为大豆遗传改良手段的重要补充。 一、生物技术在大豆新种质创建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大豆杂交育种,由于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小,杂种后代遗传背景比较简单,难以在杂种后代产生广泛的遗传分离,并出现明显不同于亲体的遗传突变材料。长期的品种间杂交。
作者
顾和平
机构地区
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24,共2页
World Agriculture
关键词
大豆
生物技术
遗传
组织培养
分类号
S565.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王志,曹如槐,田齐建,穆志新,南城虎.
大豆新种质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J]
.华北农学报,2000,15(4):99-102.
被引量:5
2
胡喜平,郭泰,齐宁,王志新,吴秀红.
大豆新种质合丰39的选育及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2000(5):33-34.
被引量:3
3
徐美娜,王光华,靳学慧.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39-42.
被引量:36
4
程凤娴,涂攀峰,严小龙,王秀荣,廖红.
酸性红壤中磷高效大豆新种质的磷营养特性[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1):71-81.
被引量:21
5
沈圣泉,薛庆中,严菊强,张能义.
五类籼粳配组的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1996,37(1):18-21.
被引量:2
6
段世华,毛加宁,朱英国.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47(4):508-512.
被引量:15
7
赵存,张性坦,柏惠侠,林建兴,魏培文,张明厚.
高抗SMV的大豆新种质8101[J]
.大豆科学,1995,14(2):185-189.
被引量:4
8
李绍清,李阳生,李达模.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1997,11(3):43-47.
被引量:2
9
李文华,罗成飞,李淑琴,夏红梅.
我国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动态与展望[J]
.垦殖与稻作,2003(3):7-10.
被引量:1
10
曹英花.
山西苦荞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8(2):51-52.
被引量:2
世界农业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