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农机与农艺》
2001年第6期11-11,共1页
Jiangsu Farm Machinery an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0
-
1王志梅,池文法.沧州市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节水灌溉,2006(1):55-56. 被引量:9
-
2随鹏.黄淮海平原节水种植模式生态经济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
3韩占成.沧州市农业干旱分析[C].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542-545.
-
4赵元伦,李帅,姬荣芝.应用五项技术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J].现代农业,2007(11):50-51. 被引量:1
-
5杨瑞珍,肖碧林,陈印军,卢布.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沧州市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5):50-53. 被引量:10
-
6王恩利,韩湘玲.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力评价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1990,11(2):41-46. 被引量:34
-
7崔读昌.中国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及其提高的途径[J].中国农业气象,2001,22(2):25-32. 被引量:50
-
8张忠学,于贵瑞.华北高产粮区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2,24(1):68-71. 被引量:12
-
9刘庚山,郭安红,安顺清,林日暖,任三学.开发利用土壤深层水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肥调水”的大田试验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423-429. 被引量:33
-
10武继承,张长明,王志勇,李铁伦,薛毅芳.河南省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152-15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2
-
1蒋菊芳,齐月,王鹤龄,魏育国,程倩,杨华.武威市光热水匹配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0,0(3):66-73. 被引量:1
-
2赵俊芳,赵艳霞,郭建平,房世波.过去5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15-2825. 被引量:58
-
3梅旭荣,康绍忠,于强,黄元仿,钟秀丽,龚道枝,霍再林,刘恩科.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149-1157. 被引量:56
-
4康蕾,张红旗.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J].资源科学,2014,36(3):481-489. 被引量:15
-
5洪舒蔓,郝晋珉,周宁,陈丽,吕振宇.黄淮海平原耕地变化及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1):268-277. 被引量:42
-
6陈丽,郝晋珉,陈爱琪,李牧,高阳,管青春,王宏亮.基于二元水循环的黄淮海平原耕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生态学报,2017,37(17):5871-5881. 被引量:12
-
7李红梅,王宇亮,雷向杰,高茂盛.近44年关中夏季分级雨日及降水量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8):64-72. 被引量:3
-
8李卓,刘淑亮,孙然好,刘维忠.黄淮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J].生态学报,2018,38(12):4454-4460. 被引量:18
-
9李树岩,潘学标,王靖.RCP情景下河南省夏玉米发育期变化及可调节热量资源估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6):35-45.
-
10顾冬冬.基于CiteSpace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进展[J].新疆农垦经济,2020(4):84-92. 被引量:3
-
1张晓霞.机械化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效果显著[J].农业机械,2001(10):31-31.
-
2高民.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夏玉米免耕播种技术(下)[J].河南科技,2002,21(9X):28-28.
-
3赵其斌.夏玉米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应注意哪些事项[J].农业机械(导购),2012(3):61-61.
-
4郑杰.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J].河南农业,2004(9):28-28. 被引量:6
-
5王恩明,李卫东,李杏桔.探索推广小麦免耕覆盖播种的市场化运营之路[J].河北农机,2002(1):26-26.
-
6蒙惠军,杨孔雀.夏玉米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6):43-43. 被引量:1
-
7林静,陈英心,李立新.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分析[J].新疆农机化,2010(3):37-38.
-
8袁东征,王连根.韭菜迟蕈蚊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06(3):25-25.
-
9袁东征,王连根.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2005(8):16-16.
-
10袁东征,王连根.韭蛆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6(2):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