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1期1-5,F003,共6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同被引文献127
-
1张旭刚.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名城绘,2020,0(4):0299-0299. 被引量:1
-
2詹秋文,钱章强.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J].种子,1996,15(6):12-14. 被引量:16
-
3季广德,宋国栋,马晓明.大力发展饲用作物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0(S1):1-3. 被引量:3
-
4任继周,侯扶江.草业科学框架纲要[J].草业学报,2004,13(4):1-6. 被引量:63
-
5罗文杰.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推广的目标和任务[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4):43-45. 被引量:3
-
6胡春芳,智建飞.农业研究院所的成果推广模式及未来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4):50-51. 被引量:6
-
7林治安,许建新,马兴林,梁业森,田昌玉,杨守信.优质青绿饲草品种及其高效种植模式[J].作物杂志,2004(4):36-38. 被引量:7
-
8贾彩建,李淑萍,柳小红.紫花苜蓿套种夏玉米粮草间作经济效益高[J].作物杂志,2004(4):38-38. 被引量:7
-
9任继周.中国农业史的起点与农业对草地农业系统的回归——有关我国农业起源的浅议[J].中国农史,2004,23(3):3-7. 被引量:18
-
10刘兴元,王锁民,郭正刚.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624-631.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22
-
1任继周,南志标,林慧龙.以食物系统保证食物(含粮食)安全——实行草地农业,全面发展食物系统生产潜力[J].草业学报,2005,14(3):1-10. 被引量:66
-
2胡俊鹏,高翔,张显,张俊杰.浅析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412-415. 被引量:2
-
3穆养民,刘天军,胡俊鹏.大学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证分析——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4):77-80. 被引量:10
-
4赵茜,罗耀武,常金华.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2):175-178. 被引量:1
-
5赵广东.杨凌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建——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31-33. 被引量:9
-
6潘国艳,欧阳竹,李鹏.华北平原主要优质牧草的种植模式与产业发展方向[J].资源科学,2007,29(2):15-20. 被引量:14
-
7任继周,林惠龙,侯向阳.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3):614-621. 被引量:100
-
8陈丽平.农林院校与农村信息化建设[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3):61-62. 被引量:1
-
9赵茜,罗梅,夏雪岩.四倍体高粱及其后代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的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B06):62-65. 被引量:2
-
10陈俊.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创新与构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4):44-4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43
-
1韩丽艳.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视角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6-27. 被引量:5
-
2马士杰,王明林,陈玉凤.推广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105-105.
-
3姚素梅,朱晓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122-125. 被引量:13
-
4郑宏伟,季明川.山东半岛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46-52. 被引量:1
-
5刘治先,齐世军,王鲁岩,康忠春,邓广成.借鉴美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玉米产业[J].玉米科学,2005,13(2):125-128. 被引量:16
-
6张学权,胡庭兴,叶充,张健.模拟林(竹)-草种植模式遮荫对扁穗牛鞭草的光合速率、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草业学报,2006,15(2):54-59. 被引量:23
-
7何格,欧名豪.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区域耕地数量安全——以青岛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3):132-137. 被引量:9
-
8聂海.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30-34. 被引量:20
-
9任继周,林慧龙.农田当量的涵义及其所揭示的我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一个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能力评价的新量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草业学报,2006,15(5):1-10. 被引量:32
-
10赵广东.杨凌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建——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31-33. 被引量:9
-
1卢良恕.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之展望——现代集约持续农业[J].生态农业研究,1993,1(3):1-7. 被引量:7
-
2胡仕银,杨俊杰.关于粮食问题的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1996,0(3):26-28.
-
3卢良恕.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J].科学中国人,1996(7):4-10. 被引量:10
-
4李超,徐受琛,宋凤斌.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与农业现代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15(3):77-82.
-
5卢良恕.面向21世纪,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J].中国软科学,1999(1):18-20. 被引量:8
-
6卢良恕,梅方权,顾晓君.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学中国人,1995(6):14-16.
-
7卢良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树立十大新观念[J].领导决策信息,1998,0(46):12-12.
-
8卢良恕.西部大开发与现代集约持续农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50-54. 被引量:8
-
9市场与信息[J].新农村,1995,0(5):7-7.
-
10吴春明.论我国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2003(1):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