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城市开发》
2002年第4期47-48,共2页
Urban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3
-
1张宏斌,贾生华.试论城市土地证券化及其运作模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2(5):32-36. 被引量:15
-
2杜超,金晓斌,周寅康.基于系统概念的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393-6395. 被引量:2
-
3白淑军,李宪坡.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研究进展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319-322.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56
-
1史健,刘照胜.土地储备制度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2):141-142. 被引量:10
-
2金晓斌,周寅康,张鸿辉,殷少美,许彦曦.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土地储备策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22-528. 被引量:14
-
3陈卓咏,叶裕民.城市土地储备数量和周期的理论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43-47. 被引量:19
-
4沈正超.土地收购储备机制运行模式研究[N].房地产报,1996—12—13.
-
5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6Frank J·Fabozzi.Franeo Mcdigliani 资车市场:机构与工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7John P Wiedemcr, Real Estate Fiance(Sixth Edition)[M].Prentice Hall Inc.
-
8陈云贤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A].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资料[Z].1998.
-
9FrankJ.Fabezzi.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10罗伯特·齐普夫.市政债券运作[M].华大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28
-
1廖仲毛.善变者得市场[J].企业文明,2002(12).
-
2肖君华.浅论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缺陷[J].消费导刊,2008,0(16):133-134.
-
3武康平.土地储备制度的经济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75-78. 被引量:2
-
4盛筠,章智群.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商界,2010(11):146-147. 被引量:2
-
5陈卓咏,叶裕民.城市土地储备数量和周期的理论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43-47. 被引量:19
-
6罗真.商业银行开展土地金融业务的战略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0):38-39. 被引量:6
-
7崔兵,邱少春,杨霞,袁毅阳.土地证券化与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筹集[J].湖北社会科学,2006(2):103-105. 被引量:6
-
8陈淑云,王志彬.土地证券化与“城中村”问题的求证[J].改革,2006(12):95-99. 被引量:1
-
9唐燕,杨皋伶.重庆市土地市场的发展与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139-141. 被引量:1
-
10李强,崔健.土地储备制度新规对我国土地制度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122-1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4
-
1史健,刘照胜.土地储备制度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2):141-142. 被引量:10
-
2金晓斌,周寅康,张鸿辉,殷少美,许彦曦.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土地储备策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22-528. 被引量:14
-
3陈卓咏,叶裕民.城市土地储备数量和周期的理论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43-47. 被引量:19
-
4朱寅传,夏积亮,贾生华.杭州市土地储备体系及模式[J].中国土地,1999(8):27-29. 被引量:28
-
5张小东,郑文武.提倡建立土地储备机制——从深圳市闲置土地谈起[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12):27-28. 被引量:1
-
6张宏斌,贾生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J].城市规划,2000,24(8):17-20. 被引量:65
-
7屠玉.垄断一级市场 服务经济建设——嵊州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土地,2000(8):34-35. 被引量:2
-
8潘琦.浅论城市土地储备——以青岛市为例[J].中国土地,2000(1):17-20. 被引量:6
-
9林依标.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政策及措施[J].中国土地,2000(11):36-37. 被引量:9
-
10何晓玲,卫国昌.土地储备体制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12):31-34.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廖仲毛.善变者得市场[J].企业文明,2002(12).
-
2肖君华.浅论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缺陷[J].消费导刊,2008,0(16):133-134.
-
3武康平.土地储备制度的经济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75-78. 被引量:2
-
4盛筠,章智群.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商界,2010(11):146-147. 被引量:2
-
5陈卓咏,叶裕民.城市土地储备数量和周期的理论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43-47. 被引量:19
-
6唐燕,杨皋伶.重庆市土地市场的发展与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139-141. 被引量:1
-
7李强,崔健.土地储备制度新规对我国土地制度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122-125. 被引量:2
-
8王鑫,崔鑫.浅析土地储备的相关问题[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0(3):47-48.
-
9蒋正元,李亚.论土地储备制度的市场调控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6):134-135.
-
10郭易非.我国城市土地储备问题探析[J].北方经贸,2012(10):30-31. 被引量:2
-
1詹长根,鲍家伟.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J].浙江国土资源,2005(10):43-45. 被引量:1
-
2杜开锐.盘活城市存量土地的对策和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7,11(A10):56-58. 被引量:1
-
3侯普光.物流成本视角下物流地产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2):1-2. 被引量:2
-
4叶敏.城市化建设中房产开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3):191-191.
-
5詹长根,鲍家伟.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J].国土资源,2005(8):19-21. 被引量:8
-
6隆万荣.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的思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4):32-34.
-
7王靳.盘活城市存量土地重在改革管理模式[J].重庆地政,2000(3):30-32.
-
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J].工程建设标准化,2006(2):7-13.
-
9郭旭,曹雪峰.企业在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中的潜力[J].冶金管理,2005(8):51-52.
-
10德州奖励高效用地企业[J].资源导刊,2011(3):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