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75
-
1陈文.西部大开发别让科技“弱”下去[J].瞭望,2000(19). 被引量:2
-
2李曙新.三线建设的均衡与效益问题辨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4):110-119. 被引量:17
-
3陈东林.从“吃穿用计划”到“战备计划”──“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的转变过程[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4(2):65-75. 被引量:23
-
4王永刚,牛德林.开发西部宜走超常规发展之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0(35):37-37. 被引量:1
-
5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34-42. 被引量:22
-
6李彩华.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43-51. 被引量:27
-
7胡信平.论西部大开发“新思路”[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2):14-18. 被引量:1
-
8宋镜.西部开发三部曲[J].党风党纪月刊,2000(7):12-15. 被引量:2
-
9王庭科.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J].党的文献,2000(6):63-67. 被引量:18
-
10董宝训.影响三线建设决策相关因素的历史透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9-93.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32
-
1张渝政,李万生.西部大开发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互动关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4):100-102.
-
2蒙聪惠,李立民.中国西南对外贸易协调发展模式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33-37. 被引量:1
-
3黄彬.适应新一轮经济增长推进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4):7-10.
-
4姚明.三线企业下岗职工生存现状分析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6):100-101. 被引量:1
-
5黄彬.新一轮经济增长与西部发展新机遇[J].求索,2005(11):42-44.
-
6熊丙奇,黄培清.我国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失衡原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4-27. 被引量:8
-
7刘云,杨欣仪.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9,26(10):100-101. 被引量:1
-
8谌文.论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导航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2009,26(15):115-117. 被引量:1
-
9罗娟.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西宁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7):54-55.
-
10宁晓青,朱栋梁.实现我国东西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东西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型梯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2):21-2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