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情景化叙事:“非遗”跨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情景化叙事以清晰的叙事逻辑展现非遗的历史厚度、地域广度和思想深度,以浸入体验式的叙事方式呈现非遗的传统特质,以国际化的叙事话语彰显非遗的价值内涵,从而向海外受众传播非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作者
陶丹丹
机构地区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18年第10期68-69,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基金
2017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非遗’跨文化传播的叙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N5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情景
叙事
非遗
跨文化传播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喻旭燕,蔡亮.
文化阐释与叙事呈现——“非遗”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研究[J]
.浙江学刊,2016(2):220-224.
被引量:16
2
邱凌.
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12):35-38.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蔡亮.
广场影像叙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叙事策略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78-83.
被引量:2
2
新浪网新闻,http.//news.sina.com.cn/e/2003-08-04/15581475540.html.
3
韩璩.《纪录片走出国门要会"说外语"》,河北新闻网,2007-06-20.
4
[美]E.T.霍尔.《超越文化》,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56页.
5
《美媒称"中国制造"广告效果有限》,《参考消息》,2010年5月7日,http.//www.badingjie.en/Article/?5120.html.
6
詹姆斯·费伦 陈永国译.《作为修辞的叙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7
Geertz Cliffor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 1973, p. 5.
8
Nida, E. A. and C.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11,1969.
9
袁晓宁.
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外宣英译特质——以《南京采风》翻译为例[J]
.中国翻译,2010,31(2):61-64.
被引量:58
10
周庆安.
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挑战[J]
.对外传播,2011(3):18-19.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40
1
杜雪琴.
新时期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叙事创新[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12):12-15.
2
赵媛.
中国软实力的有效传播[J]
.黑龙江史志,2015(12):41-43.
3
王伟.
新纪录运动的审美现代性反思[J]
.兰州学刊,2013(2):27-31.
被引量:3
4
张敏.
全球化语境下赵本山小品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对策——以“编码/解码”理论为据[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36.
被引量:1
5
米惠惠.
劝服理论在文化外交中的应用[J]
.新闻世界,2014(7):362-363.
6
操瑞青.
从奇观到故事:城市宣传片跨文化传播的创作思考[J]
.对外传播,2015(5):53-55.
被引量:8
7
王博林.
哈尔滨外宣城市宣传片的跨文化表达[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2):330-330.
8
李丹.
大众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作用与策略——以鞍山“非遗”为例[J]
.传媒,2016(16):80-81.
被引量:5
9
范思翔.
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符号解读——以“复兴路上工作室”的《十三五之歌》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83-84.
被引量:2
10
贺心颖.
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传播效果研究——以在京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调查为例[J]
.文化与传播,2013,2(1):8-1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
1
曹智,李艳娟.
“微叙事”理论视野下的公益微电影叙事策略研究[J]
.北方传媒研究,2019,0(2):80-82.
被引量:3
2
喻旭燕,蔡亮.
文化阐释与叙事呈现——“非遗”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研究[J]
.浙江学刊,2016(2):220-224.
被引量:16
3
李东.
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话语形态的转变[J]
.编辑之友,2016(10):63-65.
被引量:8
4
张飞越,靳璨.
微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3):73-75.
被引量:11
5
陈小娟.
非遗微纪录片的叙事问题与表达创新[J]
.当代电视,2021(10):79-84.
被引量:21
6
崔玲.
网生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方式分析——以B站纪录片为例[J]
.声屏世界,2021(15):70-71.
被引量:4
7
乔新玉.
移动浪潮里的娱乐化表征:微叙事[J]
.现代视听,2014,0(6):45-4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贺军.
非遗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以江永女书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22(7):89-92.
被引量:9
2
张昕.
非遗微纪录片的叙事现状与策略分析[J]
.今传媒,2023,31(2):87-8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一.
非遗文化的新媒体传承与价值创新——以东巴文为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46(S01):163-165.
被引量:1
2
徐俐敏.
浅析主流媒体非遗传播的文化价值表达[J]
.东南传播,2022(12):118-120.
被引量:2
3
赵令仪,朱诗源.
数字媒体背景下江永女书的活态创新性传承[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4):155-158.
被引量:1
4
周子煊.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策略研究[J]
.新闻文化建设,2023(2):62-64.
被引量:5
5
杨梦蕾.
融媒体时代山东非遗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应用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3,7(10):28-30.
被引量:1
6
杨国兴,李烨.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影像的叙事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23,36(2):116-125.
被引量:4
7
于春雨.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类微纪录片的创新与困境[J]
.河北画报,2023(18):4-6.
被引量:1
8
王永杰,李刚.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和保护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2023,40(6):88-92.
被引量:4
9
朱志刚.
基于有线电视大屏的南京非遗传播策略[J]
.广播电视信息,2024,31(1):42-45.
10
马艺桐,周洪伟,李庆福.
新媒体视域下“非遗”女书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3):38-42.
1
BOOK[J]
.留学生,2018,0(12):64-64.
2
许可新.
我国英语新闻网站对外传播研究[J]
.新闻战线,2018,0(7X):33-34.
被引量:1
3
张安华.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效果与策略探析[J]
.艺术百家,2018,34(2):58-64.
被引量:3
4
王婧.
法国当代戏剧纵横(四) 菲利普·让缇如梦如幻的舞台世界[J]
.上海戏剧,2018,0(6):34-36.
5
张波.
传统的传承与发展[J]
.中国书法,2018(9X):97-97.
6
张霆.
影像传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
.红旗文稿,2018(21):29-31.
被引量:3
7
邱新玥.
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与美学文化观照[J]
.文教资料,2018(31):73-74.
被引量:4
8
刘利利.
马克思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两山论”研究[J]
.贺州学院学报,2018,34(3):59-62.
被引量:1
9
蒋晖.
基于传承开拓创新:中国传统艺术海外传播的现状与策略论析[J]
.艺术百家,2018,34(2):75-80.
被引量:12
10
陶德言,李颖.
中国故事,海外记者怎么讲?——《参考消息》涉华精品报道的启示[J]
.中国记者,2018(11):24-26.
被引量:1
东南传播
201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