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同情与共情:迈向更为友善的社会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今社会之复杂多元,很难用一种笼统的说法来予以概括。认为当下中国已然是一个互害型社会,肯定是一种不准确也有争议的说法。但在目前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这个方面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其他方面的加害者的情形,而且,这种情形似乎越是在社会底层,就表现得越是明显,以至于“底层互害”的说法不胫而走。这种论调,尤其容易得到既得利益者的由衷认可,这样他们可以将底层人的不幸视为咎由自取,自己就心安理得地享受华贵的生活,而不用反思这种生活可能是以他人的不幸为代价了。
作者 成伯清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2,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李强.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J].社会学研究,1997(4):34-43. 被引量:125
  • 2农业部信息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减轻农民负担》[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agri.gov.cn/index.htm,经济评述,2003-01-24.
  • 3塞缪尔·普雷斯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增长:从人口学角度的再思考》[A].约瑟夫·古格勒主编.《第三世界的城市化》[C].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
  • 4叶启政 瞿海源 萧新煌主编.《结构、意识与权力:对“社会结构”概念的检讨》[A].瞿海源,萧新煌主编.《社会学理论与方法》[C].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2..
  • 5约翰逊.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 6Blishen, B, R. 1958,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an Occupational Class Scale." Canadian Journal of Ev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4.
  • 7Bian, Yanjie 1994, Work and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8Duncan, O. D. 1961, "A Socio-eeonomic Index for all Occupations. " and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oeconomic Index."in A. J. Reiss(ed. ), Occupations and Social Status, Glencoe, IL:Free Press.
  • 9Ganzeboom, Harry B. G., Paul M. De Graaf & D. J. Treiman 1992,"A Standard International Socioeconomic Index of Occupational Statu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1.
  • 10Merton, Robert K. 1938, "Social Structttre and Anomie.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

共引文献420

同被引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