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相关性及其盆底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相关性,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产后42d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531例,其中顺产428例,剖宫产103例,初产妇372例,经产妇159例。产后42d用Glazer评估盆底肌力后,纳入治疗的产妇采用加拿大VISHEE瑞翼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和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SB4结合治疗。结果对整体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前基线值、快速收缩最大值及持续收缩平均值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性,且成正相关性,其中持续收缩平均值治疗后存在明显相关性;产前BMI只与前基线值的治疗前后均存在正相关性,且其与治疗后持续收缩平均值亦存在正相关性;产后BMI与前基线值、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及耐受测试平均值的治疗前存着正相关性,且其与治疗后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而其与后基线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初产妇不同时期BMI、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的相关性与整体数据分析结果一致,而经产妇不同时期BMI、新生儿体质量与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无相关性;顺产者产后BMI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存在正相关,剖宫产者不同时期BMI与盆底肌力治疗前无相关性,而与治疗后盆底肌力持续收缩平均值存在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不同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均无明显相关性。全部病例治疗前后结果显示除后基线值外,前基线、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受测试平均值均P<0.01,存在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疗效显著,且无论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治疗前后结果亦如此;但不同分娩方式之间相比较,盆底肌力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性。不同分娩次数相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两者之间的快速收缩最大值、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产妇治疗后快肌收缩力明显高于初产妇,但其后基线值较高。结论盆底肌力的减退与孕前BMI、产后BMI存在相关性,而与产前BMI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不同分娩次数间比较,经产妇治疗后快肌收缩力明显高于初产妇,但其后基线值较高,说明盆底肌力稳定性较初产妇差,但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减退治疗前后的影响无差异性。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23期5346-5352,共7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基金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17YFIFA10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117

共引文献251

同被引文献165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1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