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教无类”一语见于《论语·卫灵公》,通常从教育对象来理解,即不管什么人都应当受到教育。孔子以前,“学在官府”,有官学而无私学,能够进入官学的只是贵族,平民没有这个资格。平王东迁以后,“礼坏乐崩”,私学萌起,逐步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格局,捅穿了富贵与贫贱间的藩篱。孔子所办私学,规模既大,影响尤深,他的弟子中就有出身于平民阶层的。这是孔子对“有教无类”的身体力行,也是被尊称为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原因。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109-109,共1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