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11月就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但具体如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农村贫困户却仍是当前实践的难题。本文基于作者在山区贫困村的一次真实扶贫经历,并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来深入分析当前的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结果发现,造成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表层原因是,缺乏客观手段和规则将扶贫资源的产权精准界定给贫困户,以及存在激励不相容问题导致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扶贫资源的使用并不会完全朝着最大限度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方向决策。深层原因则是,在重劳动力型"民工荒"的背景下,当前真正的农村贫困户早已演变为那些老弱病残的家庭,即没有健康劳动力的家庭,或者就算有健康劳动力却被部分病残的家庭成员的医药费所拖垮的家庭,这些贫困家庭是可以有客观的识别依据及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而当前各地区的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政策却仍没有与此相适应地作调整,导致在识别和帮扶贫困户方面无法做到精准。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40,共9页
Social 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