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并长期脱机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人工气道脱机≥72h的患者120例。按顺序分为A组(微量泵组40例)、B组(雾化湿化组40例)、C组(MR850系统湿化组40例)。分别测量三组患者72h内气管切开处温度、相对湿度,并计算绝对湿度;评估三组患者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湿化满意度,记录三组患者72h后呼吸频率、PaO2、SpO2、肺部感染的控制时间以及护理工时。结果三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湿化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呼吸次数、PaO2、SpO2、肺部感染的控制时间以及护理工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A组、B组相比,C组更适合应用于建立人工气道脱机,是理想的湿化方法。
出处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3305-3308,共4页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