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以致道:荀子学论探赜 被引量:2

Exploration of Xunzi's theory of learning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荀子重学,在先秦诸子中最为突出,其强调求知的特点,大大丰富、完善了儒家学论的内涵。荀子认为人以义贵,非性而生,只有学,才能积善成德。心具备的认知能力是人可以学的依据和条件,"尽伦尽制"的圣王是学的目标,"伦类"与"仁义"是学的核心内容,其载体则是儒家的经典。学习过程中,师、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的途径要兼顾内外,向外学习是"知通统类",完成内化则需"虚壹而静"。荀子"学以致道"、"学以知天"的主张,是孔子"践仁知天"、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之外的一种新的致道模式。相对于孔孟注重追求道德人格的"德性之知",荀子对纯粹知识的"见闻之知"并未忽略,而是大力肯定与彰显,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科学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 谢耀亭 Xie Yaoting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1,共9页 Confucius Studies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礼仪>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项目编号:14ZDB009)之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荀子·解蔽》,宋浙北刻本.
  • 2王天海.《荀子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48页.
  • 3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46页.
  • 4林义光.《文源》卷八,石印本,光绪十一年.
  • 5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卷中.
  • 6林义光.《文源》卷三.
  • 7《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57页.
  • 8.《荀子·正名》[M].,..
  • 9张觉.《荀子译注》.
  • 10王天海.《荀子校释》,第953页,注[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