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哈尔滨作家活动、文学机制与现代文学史变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30年代民族战争初期,从哈尔滨走出的流亡东北作家,使东北文学现象、作家活动及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叙述中无法回避的一抹亮色。民国时期哈尔滨的文人活动、文学机制也因此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变迁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尝试从沦陷前哈尔滨新文学团体的产生、沦陷时期哈尔滨“文人圈子”与“杂志同人”活动的史料入手,探讨哈尔滨本土的文学机制是如何影响与形塑现代文坛整体视野中的东北文人的。
作者 教鹤然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励耘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陈红旗.“日本体验”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4-97. 被引量:1
  • 2张大庸.清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东北的传播[J].党史纵横,2006(9):50-52. 被引量:14
  • 3王嘉良.地域文化视野中的左翼话语——浙东左翼作家群论[J].文学评论,2006(6):160-167. 被引量:7
  • 4里栋,金伦.《金剑啸与‘星星剧团’》,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5辑,第177页.
  • 5钟嘉陵.《三十年代,来自哈尔滨的消息》,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6辑,第7页.
  • 6张福山编著.《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1997年版,第20页,第221页.
  • 7致雨,家琦.《<零露集>的译者-温佩筠在哈尔滨》,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6辑,第13页.
  • 8《远东报》,1911年9月10日.
  • 9舒群.《早年的影》,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3辑,第3页,第5页.
  • 10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5页,第60页,第119页,第154-155页,第17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