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多民族文学:文学史的边界与转向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学史与其书写对象间的互生性,决定着文学史并非独立而自主的话语生产。作为多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美学话语生产,需要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文体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史,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强化文化自信、表述国家认同、参与公共性问题的文学史。由于受制于西方话语和主流话语形构的两套贬抑机制以及多民族文学内部现象的复杂与深度,中国文学史至今仍难以有效表述多元共生的文学事实。在"文明崛起"的整体论框架重建民族性、中华性与世界性交融的多民族文学价值评价体系,是多民族文学史得以践行的根本。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80,共9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15JZD03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16FZW05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143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