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挣扎不尽的双重人格——新感觉派的现代品质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新感觉派作品中双重人格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双重人格主题的思想渊源 。
作者
王姝
刘建军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临沂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山东电大学报》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Journal of Shandong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双重人格
弗洛伊德
上海
中国小说
新感觉派作品
现代主义品质
人格分裂现象
《南北极》
《公墓》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方长安.
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J]
.文学评论,1998(2):138-149.
被引量:8
2
蒋淑娴.
穆时英小说简论[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19(4):57-60.
被引量:2
3
许道明.
海派文学的现代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3):42-48.
被引量:7
4
方长安.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J]
.人文杂志,1997(3):118-122.
被引量:2
5
李亚白.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真实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1):79-85.
被引量:1
6
刘进才.
叙事传统的颠覆和诗骚传统的回归──从叙事角度看“新感觉派”小说[J]
.天中学刊,1995,10(S1):1-3.
被引量:1
7
金华.
从施蛰存的小说看现代派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呼唤[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3(6):110-112.
被引量:1
8
朱彤.
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艺术模式的更新[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68-74.
被引量:2
9
杨波.
尼采与现代西方文学精神[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48-54.
被引量:2
10
陈慧忠.
中国新感觉派文学的形成[J]
.文艺理论研究,1995(2):31-3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7
1
刘忠诚.
全息生活与全息文学[J]
.新余学院学报,1999,15(1):6-10.
2
马春晓.
从“普罗小说中之白眉”到“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文风转变的缘由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7-20.
3
孙国亮.
都市里拒绝神话——论刘呐鸥小说的文化解构意义[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41-44.
4
孙国华.
析新感觉派小说对洋场情爱观的批判[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1):13-17.
5
文茜.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欲望主题[J]
.中国文学研究,2006(2):93-95.
被引量:2
6
戴忠星.
不一样的“新感觉”——川端康成和穆时英创作比较[J]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1):77-80.
被引量:1
7
冯仙丽,俞欢春.
新感觉派的文化精神研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71-75.
8
廖四平.
论《长恨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论之三[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12-17.
9
陈绪石.
海派文化视角下海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151-154.
10
葛永海.
略论江南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内涵重构——以上海为中心[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99-103.
被引量:3
1
冉光跃.
试论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人格分裂[J]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4-48.
2
羊益新.
论《公墓》[J]
.中国文学研究,1996(4):78-80.
3
鞠楠.
“梁山泊”“跳舞场”“后花园”——论穆时英文学世界的跳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5):19-22.
4
吴小英.
西方体验与老舍的小说创作[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110-114.
5
刘海洲.
20世纪中国文学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J]
.宁夏社会科学,2009(1):169-171.
6
郎学初.
月亮的梦魇——试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0):54-57.
被引量:2
7
刘锋.
基本神学、诠释学和意义[J]
.国外文学,2002(1):37-47.
8
刘文娟.
川端康成与横光利一新感觉派作品之比较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112-113.
9
唐继红.
从《南北极》看底层流民的野性生命力[J]
.北方文学(下),2012(1):75-76.
10
郝道合.
新感觉装置下的传统题材回归——以横光利一新感觉派文学创作的变化为中心[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0):160-161.
山东电大学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