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豫玉22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以C型不育胞质为背景 ,A61 9为强恢复源 ,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 ,完成了豫玉 2 2的雄性不育三系配套。不育系的不育株率高达 99.8%以上 ,育性稳定 ;恢复系的恢复度高达 5级 ;恢复性杂交种的可育株率达99 %以上 ,散粉结实正常 ,其它形状与N豫玉2 2基本一致 ,符合目标要求 ,可单独投入生产使用。
作者
刘宗华
汤继华
胡彦民
季洪强
季良越
罗福和
陈伟程
机构地区
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4,共3页
Crops
基金
国家"九五"育种攻关项目
关键词
豫玉22品种
玉米
雄性不育
恢复性杂交种
选育
产量表现
分类号
S513.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1
陈伟程 罗福和 等.玉米C型胞质雄花不育的遗传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J].作物学报,1979,(4):21-28.
2
卞云龙,邓德祥.
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制种上的应用[J]
.玉米科学,1998,6(2):14-17.
被引量:17
3
刘宗华,黄西林,杨超英,胡彦民,季洪强,汤继华,季良越,罗福和,陈伟程.
玉米姊妹系间杂种优势及不育化杂交制种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3):207-211.
被引量:4
4
刘纪麟,李小琴,李建生,徐尚忠,郑用琏,涂光曙,马克军,季世国.
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种子生产体系[J]
.玉米科学,2000,8(1):11-14.
被引量:31
5
倪玉春,高会林,王提江.
玉米雄性不育系单交种的选育及其与普通单交种的产量比较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2000,25(6):15-17.
被引量:3
6
刘宗华,常凤梅,黄西林,高海水,荆建军,李国亚.
玉米不育胞质杂交种的产量及其胞质效应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1):1-5.
被引量:17
7
卞云龙,邓德祥,蒋思霞,宗式群,徐明良,印志同,秦太辰.
玉米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19(4):27-2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刘宗华,陈伟程,罗福和,陈绍江,季良越,胡彦民,季洪强.
玉米姊妹系和姊妹种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成分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4):312-317.
被引量:6
2
冯义军,张天真,潘家驹.
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3,19(1):17-22.
被引量:16
3
罗福和,陈伟程,季良越,胡彦民,刘宗华,陈绍江,季洪强,卢学谦.
玉米改良单交种选育方法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4):321-327.
被引量:30
4
孙国庆,程俊源.
作物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J]
.作物杂志,1993(4):3-5.
被引量:2
5
李竞雄,周洪生.
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杂志,1993(4):1-3.
被引量:2
6
刘宗华,常凤梅,黄西林,高海水,荆建军,李国亚.
玉米不育胞质杂交种的产量及其胞质效应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1):1-5.
被引量:17
7
孙国发,刘俊屏,冯德举.
浅谈玉米种子质量的现状与措施[J]
.作物杂志,1997(1):14-15.
被引量:4
8
陈庆华.
玉米“辽2(L_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选育与利用[J]
.玉米科学,1997,5(2):1-4.
被引量:9
9
汤述翥,顾铭洪,张兆兰,王才林,陈建民,陈宗祥.
水稻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1997,13(2):65-69.
被引量:15
10
陈伟程 罗福和 等.玉米C型胞质雄花不育的遗传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J].作物学报,1979,(4):21-28.
共引文献
60
1
栾春荣,鞠章网,黄炳生.
玉米雄性不育胞质姐妹种和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2004,12(z2):5-8.
被引量:2
2
关国志.
玉米胞质不育系C丹9046的选育和利用[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2):18-20.
3
汤继华,谢惠玲,陈伟程,刘宗华,胡彦民,季洪强,何革命,何 新.
利用种子醇溶蛋白选育玉米姊妹系和姊妹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4,19(3):35-37.
被引量:2
4
惠东静,田龙庄,王玺.
玉米雄性不育及其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5):47-48.
被引量:2
5
卞云龙,邓德祥,蒋守华,阚贵珍.
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5(3):47-50.
被引量:4
6
马冲,张春庆,陈举林,侯玮,王国胜.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63-164.
被引量:4
7
孙君艳,张凯,刘传铃,陈彦伟,王荣献.
玉米豫玉15号制种最佳行比和密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963-963.
被引量:3
8
张动敏,武玉华.
浅析玉米雄性不育化育种及生产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05(10):14-15.
被引量:1
9
马春红,李九云,郑积德,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陈霞,李广敏.
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J]
.玉米科学,2005,13(4):30-33.
被引量:7
10
卞云龙,邓德祥,王益军,张勇,蒋守华.
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4):67-6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8
1
秦泰辰,汤洁.
玉米“两系法”育种——介绍“苏玉6号”[J]
.种子,1993,12(4).
被引量:2
2
李小琴,刘纪麟,万邦惠,郑用琏,李建生,徐尚忠,季世国.
玉米新不育胞质WBMs的利用潜力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099-1103.
被引量:7
3
李建生,徐尚忠,赖菁茹,郑用琏,熊秀珠,刘纪麟.
对两个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分类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2):156-164.
被引量:7
4
马春红,郑积德,陈霞,孙世刚,张文英,郑彦平,李广敏.
冀玉8号雄性不育化的选育和利用[J]
.玉米科学,2005,13(2):33-34.
被引量:3
5
张祖新,方明镜,杜何为,邓莉蓉,郑用琏.
基于PCR技术的玉米CMS材料胞质类型的快速鉴定[J]
.作物学报,2005,31(10):1386-1388.
被引量:18
6
马春红,李九云,郑积德,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陈霞,李广敏.
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J]
.玉米科学,2005,13(4):30-33.
被引量:7
7
陈伟,刘占先,鄂立柱,杨会,戴景瑞.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的胞质分类研究[J]
.作物学报,2007,33(2):196-200.
被引量:14
8
赵素贞,谢惠玲,吴风华,牛俊海,鲁晓民,曲延英,汤继华.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5的抑制基因的发现与鉴定[J]
.玉米科学,2007,15(1):67-69.
被引量:3
9
荣凤军,曹墨菊,唐祈林,潘光堂,荣廷昭.
转Bt基因后代玉米新不育胞质A的遗传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1):29-33.
被引量:4
10
李竞雄.玉米雄花不孕性及其恢复性在玉米双交种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61,6:19-24.
引证文献
5
1
秦泰辰.
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加速应用的商榷意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3):1-4.
被引量:4
2
宋伟,苏爱国,邢锦丰,吴金凤,赵久然.
京724玉米自交系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J]
.玉米科学,2016,24(1):33-36.
被引量:12
3
宋伟,赵久然,邢锦丰,张如养,苏爱国,易红梅,田红丽,王继东,王向鹏,石子.
雄性不育制种京科968的遗传背景及其表型分析[J]
.玉米科学,2017,25(4):7-11.
被引量:2
4
佘奎军,刘永进,程晋龙,杨国虎,刘艳妮.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PH6WCcms-LK18’的鉴定及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2):1797-1802.
被引量:3
5
蒋益敏,李体琛,黄积金,李素珍,蒙成.
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南校15号制种上的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2002,33(6):293-29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牛秀芬,曹墨菊.
自交系068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29(3):307-310.
2
秦太辰.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J]
.生物技术进展,2011,1(2):84-89.
被引量:5
3
王洁,赵阳,王磊.
一个新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及鉴定[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3):28-33.
被引量:3
4
王振,高树仁,王霞,孙丽芳,胡凯凤,邓杰,王婧泽.
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2):1-4.
5
程晋龙,佘奎军,马云,杨国虎.
高淀粉玉米宁单27号雄性不育化过程及其繁制种技术[J]
.种子,2016,35(10):119-121.
被引量:1
6
宋伟,赵久然,邢锦丰,张如养,苏爱国,易红梅,田红丽,王继东,王向鹏,石子.
雄性不育制种京科968的遗传背景及其表型分析[J]
.玉米科学,2017,25(4):7-11.
被引量:2
7
SU Ai-guo,SONG Wei,SHI Zi,ZHAO Yan-xin,XING Jin-feng,ZHANG Ru-yang,LI Chun-hui,LUO Mei-jie,WANG Ji-dong,ZHAO Jiu-ran.
Explor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fertility instability of S-type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 in maize by RNA-seq[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7,16(8):1689-1699.
被引量:5
8
石子,宋伟,赵久然.
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应用途径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38(1):126-134.
被引量:8
9
佘奎军,刘永进,程晋龙,杨国虎,刘艳妮.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PH6WCcms-LK18’的鉴定及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2):1797-1802.
被引量:3
10
杨海峰,惠林冲,陈微,李威亚,何林玉,郇国磊,王江英,徐卫平,李景芳,缪美华,陈振泰,潘美红.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洋葱不育系及其杂交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19,31(7):1-9.
被引量:7
1
刘宗华,陈伟程,汤继华,胡彦民,季洪强,黄西林,季良越,罗福和.
豫玉22及其大面积应用实践[J]
.玉米科学,2002,10(2):64-66.
被引量:2
2
龙增栋,何庆才.
黔(Q)型小麦雄性不育三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
.种子,1994,13(1):42-43.
被引量:1
3
遗传 育种[J]
.麦类文摘,1999(5):36-37.
4
邱竟,张久绪.
棉花雄性不育“三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J]
.作物学报,1991,17(5):376-380.
被引量:9
5
马素娟,曹成海.
春油菜地区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及栽培技术简介[J]
.青海农技推广,2000(1):52-52.
被引量:1
6
优质高产专用玉米新品种培育[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48-48.
7
黄志仁,许如根,周美学,吕超.
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研究[J]
.大麦科学,1999(1):7-9.
被引量:7
8
喻春莲.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新育油菜品种应用前景广阔[J]
.四川农业科技,1998(4):14-15.
9
武体新,曹桂玲.
油葵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09(3):9-10.
被引量:1
10
杜德志,刘青元,王宁惠,李秀萍,安风云,王汉中,侯玉兰,马晓岗,赵洪朝.
青海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1996(3):1-5.
作物杂志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