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播期对美国抗虫棉32B的生育及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保铃棉 3 2 B不同播期试验表明 ,播期的不同对其生育性状 ,产量构成及抗虫性都有影响 ,早播前期生长迟缓 ,后期易早衰 ,生育进程缩短 ,抗虫性降低 ,皮棉产量低 ,适当晚播 ,能保证其生长前期和后期营养均衡 ,增强棉株的抗虫性 ,增加皮棉产量。提出沿江棉区美国抗虫棉适宜播期为 4月 2
作者
范正旺
王新胜
柴新荣
机构地区
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农科所
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共2页
China Cotton
关键词
播期
美国抗虫棉
生育
抗虫性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郭香墨,刘海涛,张永山,强爱娣.
我国转Bt基因棉育种技术与成就[J]
.中国棉花,1999,26(7):2-5.
被引量:25
2
曾献英,李爱莲,吕双俊,陈玉萍.
转Bt基因抗虫材料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中国棉花,1999,26(9):12-13.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夏敬源.抗虫棉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初探[J].中国棉花,1995,(8):8-10.
2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3
郭香墨.陆地棉体细胞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J].中国棉花,1988,(3):12-13.
4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1983年
5
郭香墨,棉花学报,1997年,5期,230页
6
夏敬源,中国棉花,1995年,8期,8页
7
郭香墨,中国棉花,1988年,3期,12页
8
陈德华,吴云康,段海,王青华,王少峰.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
.中国棉花,1997,24(6):15-17.
被引量:16
9
郭香墨.
转Bt基因抗虫棉育种策略与效果[J]
.棉花学报,1997,9(5):230-235.
被引量:31
10
郭香墨.
抗虫棉R93-6[J]
.中国农村科技,1998(1):20-2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
1
张香桂,周宝良,陈松,张震林.
抗虫棉与常规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J]
.中国棉花,2004,31(5):14-16.
被引量:14
2
李振怀,李维江,唐薇,董合忠,张冬梅,张晓洁,王胜利.
不同抗虫棉基因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J]
.棉花学报,2005,17(3):155-159.
被引量:24
3
王海洋,陈建平,张萼.
杂交抗虫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研究[J]
.江西棉花,2005,27(4):23-25.
被引量:1
4
田晓莉,谭伟明,李召虎,王保民,何钟佩,段留生.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J]
.棉花学报,2006,18(1):3-7.
被引量:13
5
熊格生,唐海明,陈金湘.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193-197.
被引量:11
6
唐茂芝,黄昆仑,周可,唐小革,罗云波.
转基因棉籽的食用安全性及对大鼠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6,27(6):216-219.
被引量:15
7
段春燕,侯小改,张亚冰,洪亚平.
棉花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棉花[J]
.生物学通报,2006,41(7):4-5.
被引量:5
8
张志刚,梅正鼎,杨晓萍.
我国转基因Bt抗虫棉的进展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估[J]
.生物技术通报,2006,22(C00):75-78.
被引量:4
9
凌芝,陈建军.
转基因抗虫棉风险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
.中国种业,2007(8):14-16.
被引量:1
10
凌芝,陈建军.
转基因抗虫棉风险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45-10646.
同被引文献
8
1
苟烈瑛,孟之万,马俊福,张兵,童怀英.
石河子地区棉花播期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技,1994(1):22-23.
被引量:1
2
李从顺,刘存田.
麦套夏棉不同播期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棉花,1996,23(7):28-28.
被引量:1
3
CHOWPCSC L,Shien K F, Pstang. Ecyden for presence of two light dependent Enzymatic processes accompanying fluore-scence decay in wheat leaves during the induction period imphotosymthesis[J]. Scientia sinica, 1963,12:1245.
4
毛树春,宋美珍,张朝军,韩迎春,邢金松,庄军年.
黄淮海平原棉麦共生期间棉田土壤温度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6):18-24.
被引量:15
5
余渝,陈冠文,田笑明,邓福军,林海,胡锡宁.
北疆高产棉花光合特性研究[J]
.棉花学报,2001,13(4):230-233.
被引量:33
6
黎鸿慧,刘顺英,金卫平,王志忠.
不同播期对短季棉省早441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02,29(9):34-35.
被引量:7
7
沈法富,喻树迅,范术丽,李静,黄祯茂.
不同短季棉品种生育进程中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9):1014-1019.
被引量:29
8
常旭虹.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和应用前景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04,24(1):1-3.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2
1
毕建杰,孙伟红,杜艳梅,王琦,张衍华.
棉麦套作条件下播期对棉花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棉花,2004,31(7):8-9.
被引量:8
2
卜东升,张翠丽,王延斌,郑德明.
荒漠绿洲带免耕棉花适播期的研究[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19(1):30-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薄燕,祝振华,魏志顺,毕建杰,沈法富.
棉花蕾期的生育特点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7,27(4):55-56.
被引量:2
2
李金才,唐光雷,李存东.
播期和密度对超短季抗虫棉546系单株成铃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91-94.
被引量:4
3
彭桃桃,赵金祥,孙勇,万素梅,胡守林.
枣棉间作不同模式对棉花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25(2):9-13.
被引量:5
4
王德慧,盛晋华,张雄杰,李莉.
播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种业,2013(4):61-64.
被引量:12
5
李操,李志博,肖露,李衡,焦振强,魏亦农.
超高产棉花品种新陆中36号铃期光合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75-78.
6
王雷山,Khan Aziz,黄颖,宋兴虎,Souliyanonh Biangkham,袁源,杨国正.
棉花产量因主茎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变化对播期和密度的响应[J]
.棉花学报,2017,29(2):186-194.
被引量:4
7
赵丽,闫旭,马若飞,谢阜临.
中棉所50棉花适宜播期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1):19-20.
被引量:2
8
李同蕊,高振,王冀川.
播期和密度对无膜棉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1(1):5-8.
被引量:5
9
董琦,方静,侯智惠,任永峰,王建国,慕宗杰,耿志勇,赵小庆,路战远.
播种期密度耦合对油莎豆光合特性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2021,49(5):32-40.
被引量:1
1
李大伟.
抗病虫、早熟——中棉21[J]
.农村百事通,1996(3):24-25.
2
朱协飞.
棉花新品种——南农6号[J]
.农村百事通,2003,0(24):30-30.
3
余宏章.
说说抗虫棉[J]
.农家顾问,2005(7):28-29.
4
朱小兵.
种植美国抗虫棉效益高[J]
.科技信息,1998,0(6):21-21.
5
农业生产:明天会更美好[J]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1997(10):7-7.
6
郑丙占.
雹灾后新棉33~B怎样管[J]
.河北农业,1999(5):33-33.
7
张秀燕.
棉蒜套种 效益惊人[J]
.北京农业,2002(7):5-6.
8
曹桂艳,刘艳珍.
转基因棉花品系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6):411-413.
被引量:1
9
贾登三,孙景玉.
美国抗虫棉新棉33~B的种植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00,0(5):12-13.
10
刘丽华,赵永敬,李明杰,吕艳东,郑桂萍.
钾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4):22-26.
被引量:15
中国棉花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