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改革》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CHINA REFORM
同被引文献9
-
1赵继伦,张向葵.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文化审视[J].新长征,2002,0(6):50-52. 被引量:2
-
2吴亮,李江,赵肖峰,杨桃源.重建信用中国[J].瞭望,2002(7):18-24. 被引量:40
-
3田建军.入世先入“信用关”[J].中国经贸导刊,2001(18):34-34. 被引量:1
-
4徐迪,吴世农.上海股票市场的分形结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2(1):27-33. 被引量:17
-
5卢阳春.WTO与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J].财经科学,2002(1):118-121. 被引量:33
-
6周怡,戴炜.直面入世后的中国企业信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4):14-15. 被引量:6
-
7王珏.当前我国社会信用面临的危机透视[J].市场经济研究,2002(1):15-17. 被引量:2
-
8张德霖.合力架构中国信用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2(44):7-8. 被引量:2
-
9郑军庆,唐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258-26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4
-
1澍林.对加快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25(3):36-37.
-
2周冲.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信用风险分析[J].北方经贸,2003(2):18-19.
-
3梁勤儒,陈有志,凌莉.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文化审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1):11-14. 被引量:10
-
4姜杰,韩慧.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56-5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王宇清,文家燕.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17(S1):157-160. 被引量:8
-
2杨冠英.浅谈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J].经济师,2004(8):269-269. 被引量:4
-
3仲伟周,淦未宇,Shunfeng SONG.企业失信的信用隐蔽性诱因及其管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4):23-26.
-
4杨冠英.浅谈诚信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3):99-101. 被引量:2
-
5谢心灵,谭鸿予,姚贵明,樊伟,崔雪芳.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研究及教育实践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4):142-144. 被引量:6
-
6佘斌.银企关系中的信用问题与高校职业道德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3):54-56.
-
7郑丹丹,金静.文化传递与社会学习——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青年探索,2006(3):32-34. 被引量:2
-
8李春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4):34-36. 被引量:6
-
9李明,陈爽.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6-99. 被引量:2
-
10蔡则祥,何金旗,章建伟.企业信用缺失与企业信用制度的构建[J].金融纵横,2004(7):45-48. 被引量:2
-
1于金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与产权制度的改革[J].南开经济研究,1995(4):29-31.
-
2李惠茹,王曼英,刘丙深.论资源配置方式与通货膨胀[J].经济论坛,1996(16):8-9. 被引量:1
-
3李纯英.对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若干思考[J].计划经济研究,1993(8):75-78.
-
4潘淑娟.通货膨胀与资源配置方式[J].财贸研究,1995,6(3):25-28.
-
5梅竹林.论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J].当代财经,1992(12):13-16.
-
6夏兴园,万东铖.我国资源配置方式的理性选择[J].经济研究,1997,32(1):66-71. 被引量:13
-
7陈宝明.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资源配置[J].集团经济研究,1995(1):33-35.
-
8高永沛.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方式效率之比较研究[J].中国商论,2015,0(29):158-159.
-
9吴敬琏.建现代公司步伐要快[J].领导决策信息,2000,0(23):16-16.
-
10谢珂.人才资源配置方式比较谈[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4,1(4):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