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夏季高藻水的处理工艺
被引量:
15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ith High Content of Algae in Summe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天津地区的夏季高藻源水采取了预加氯、高分子助凝剂HCA配合三氯化铁、投碱调整 pH值等几种处理方法 ,并对药剂投加方式、投加量等进行了研究 ,实际运行中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 98%以上。
作者
张荣
姜建伟
董佩森
机构地区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芥园水厂
天津市公用局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79,共2页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关键词
高藻源水
预氯化
高分子助凝剂
夏季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4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194
1
王燕,高宝玉,岳钦艳,刘莉莉,初永宝.
聚合铝基复合絮凝剂的特性[J]
.环境科学,2004,25(S1):70-73.
被引量:8
2
苑宝玲,陈一萍,郑雪琴,刘会娟,曲久辉.
高铁-光催化氧化协同去除藻毒素的研究[J]
.环境科学,2004,25(5):106-108.
被引量:24
3
张声,谢曙光,刘洋,张晓健.
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40-42.
被引量:6
4
黄廷林,张红亮.
微污染水源水预氧化除藻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4,30(8):1-5.
被引量:13
5
李英,刘军,张晓健,王占生.
活性滤池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实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4,30(4):234-236.
被引量:6
6
裴海燕,李力,胡文容,刘培启.
CIO_2杀藻效能研究[J]
.山东环境,2000(6):20-21.
被引量:7
7
陈杰,吴亦红.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测定城市污泥中总氮[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1):35-36.
被引量:24
8
余国忠,栗印环,黄斌,高平,文喆,王占生.
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
.给水排水,2005,31(2):21-25.
被引量:13
9
李君文.
活性碳控制饮水中有机致癌物三卤甲烷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1994,10(5):37-40.
被引量:18
10
庄源益,赵凡,戴树桂,金朝辉.
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的克制效应[J]
.环境科学进展,1995,3(6):44-49.
被引量:74
引证文献
15
1
潘海祥,楼小平,邵王芳.
几种化学药剂除蓝藻效果对比试验[J]
.给水排水,2013,39(S1):44-47.
2
刘成,黄廷林,李玉仙.
高藻水的预氯化技术优化探讨[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3):1-4.
被引量:5
3
解春红.
高藻类洋河原水处理方法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0):47-48.
被引量:1
4
李大鹏,徐乐中.
预氯化对粉末活性炭除嗅的影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19(4):39-42.
被引量:1
5
刘广奇,刘杰,宋兰合.
给水处理除藻技术最新进展[J]
.净水技术,2008,27(2):27-31.
被引量:22
6
左金龙.
城市供水中藻类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75-80.
被引量:7
7
王娜,葛飞,吴秀珍,朱润良,朱门君.
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J]
.水处理技术,2010,36(2):19-24.
被引量:14
8
蔡海清.
藻类去除技术及其运用[J]
.广东化工,2010,37(5):191-192.
被引量:4
9
赵晓蕾,张跃军,李潇潇,刘程,朱玲玲.
PAC/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能[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34(4):570-574.
被引量:8
10
张跃军,赵晓蕾,李潇潇,刘程,朱玲玲.
AS/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1,25(2):331-33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71
1
曲志军,尤作亮,徐洪福.
原水水质在管道输送中的变化规律[J]
.供水技术,2007,1(2):5-9.
被引量:13
2
潘海祥,楼小平,邵王芳.
几种化学药剂除蓝藻效果对比试验[J]
.给水排水,2013,39(S1):44-47.
3
蒋新跃,刘玉娇,丛海兵,朱学源,徐思涛.
加压混凝沉淀对蓝藻水处理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4):1763-1770.
被引量:2
4
刘成,高乃云,黄廷林.
水处理工艺去除藻毒素的效果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40-43.
被引量:8
5
刘成,高乃云,卢涛.
饮用水预氧化技术工艺进展和功效评价[J]
.城市公用事业,2006,20(2):25-27.
被引量:5
6
李大鹏,徐乐中.
预氯化对粉末活性炭除嗅的影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19(4):39-42.
被引量:1
7
郑莉.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几种方法与实践[J]
.住宅科技,2008,28(9):39-44.
8
林喆,匡亚莉,郭进,王章国.
微藻采收技术的进展与展望[J]
.过程工程学报,2009,9(6):1242-1248.
被引量:39
9
李红启.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4):170-171.
被引量:1
10
陆兰晶,曾鸿鹄,谭荻娜,雷昌文,陈磊.
饮用水预氯化工艺潜在的健康风险及改进工艺的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11,30(3):109-112.
被引量:1
1
解春红.
高藻类洋河原水处理方法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0):47-48.
被引量:1
2
王文林,王志良,万寅婧,王国祥.
针对高藻源水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7):1-5.
被引量:1
3
夏季春.
净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及其与有关因素的相关性[J]
.西南给排水,2000(4):10-13.
被引量:2
4
8102^+在保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低浊水处理中的应用[J]
.水工业市场,2006,0(8):52-54.
5
张声,谢曙光,刘洋,张晓健.
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40-42.
被引量:6
6
钱孟康.
当代中国和欧美城市给水处理技术的比较[J]
.给水排水动态,2000,0(4):32-44.
被引量:3
7
张淑云.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孙井梅,李峰,赵新华,等.CN 101172683[J]
.工业水处理,2010(6):58-58.
8
黄晓东,齐玉玲,乔铁军,汪义强,全继萍.
常规净水工艺的浊度控制技术研究[J]
.供水技术,2007,1(1):19-23.
9
黄晓东,张金松.
常规净水工艺浊度控制技术研究[J]
.水处理信息报导,2005(1):60-61.
10
陈健,张兰芳,王海,尢志磊.
聚丙烯酰胺强化混凝技术在相城水厂中的应用分析[J]
.城镇供水,2009(5):33-35.
中国给水排水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