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67
-
1刘俊伟,韩金朋,于秀霞,贾玉跃,齐堃.基于Midas软件的预制拼装管廊变形规律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2):122-127. 被引量:9
-
2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王明洋,国胜兵.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63-69. 被引量:80
-
3车爱兰,岩楯敞广,葛修润.地下大断面薄钢结构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z2):4052-4058. 被引量:1
-
4杨靖,高悦,燕勋.综合管廊的纵向抗震计算——反应位移法[J].工业建筑,2013,43(S1):559-561. 被引量:10
-
5杨剑,王恒栋.液化土中地下综合管廊的地震响应分析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9(S1):1762-1769. 被引量:35
-
6许增会,刘刚.地震区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J].公路,2004,49(10):189-193. 被引量:6
-
7周建,王前信.地下管道随机反应及动力可靠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3,26(4):54-60. 被引量:14
-
8徐文焕.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28(3):1-6. 被引量:10
-
9朱合华,王璇,丁文其,李晓军.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进机制研究[J].地下空间,2004,24(B12):579-584. 被引量:6
-
10周德培.地铁抗震设计准则[J].世界隧道,1995(2):36-45.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12
-
1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王明洋,国胜兵.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63-69. 被引量:80
-
2仇文革,舒磊,胡辉,赵斌.高压缩性混凝土材料在隧道穿越断层带的应用及减震效果研究[J].材料导报,2012,26(20):154-157. 被引量:3
-
3胡辉,仇文革.一种深埋隧道地震响应计算方法[J].地震,2013,33(3):43-50. 被引量:2
-
4田敬学,张庆贺.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刚度计算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01(3):35-37. 被引量:39
-
5蒋录珍,李杰,陈隽.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综合管廊接头响应数值模拟[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2):101-107. 被引量:28
-
6苏衍江,崔国静,张磊,师莹莹,李泽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与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4):32-36. 被引量:9
-
7傅明月.狭长线型地下空间结构有限元抗震分析[J].广东建材,2017,33(9):81-84.
-
8陈守一,岳峰,刘博文,朱彬,江孝礼,高丙博.浅埋预制钢波纹管城市综合管廊抗震性能研究[J].施工技术,2020,49(3):57-62. 被引量:7
-
9王涛涛.基于ABAQUS有限元模拟的综合管廊抗震数值分析[J].江苏建筑,2020,0(2):96-99. 被引量:1
-
10何昌杰,陈绪林,彭亿洲,刘世辉,杨鑫蕊,温利军,陈昊,杨才千.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施工工艺[J].建筑施工,2020,42(5):796-80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98
-
1郑春海.预制装配式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0(S02):279-283. 被引量:3
-
2王奕璇.超大直径隧道工程在国内市场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20(S01):769-771.
-
3惠新杨,丁传海.结构形式差异对管廊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J].四川水泥,2022(3):35-38. 被引量:1
-
4赵文昊,彭斌,王恒栋,杨涛.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接头的容许差异沉降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20,41(S01):434-442. 被引量:21
-
5张迪,陈睿杰,廖少明.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纵向等效弯曲刚度研究——以上海吴淞口长江隧道工程为例[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1,41(S01):28-35. 被引量:5
-
6刘翔,沈艳兵,胡志华,刘冬雪,刘立营.考虑阻尼效应的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J].建筑结构,2022,52(S02):828-832.
-
7孟啸,李宏远,石少华.超大型地下交通枢纽结构关键断面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22,52(S01):820-825. 被引量:1
-
8郝志宏,叶英华,刘运亮,罗佑新.基于ANSYS的北京某明挖地铁车站抗震分析[J].工业建筑,2009,39(S1):752-754. 被引量:13
-
9张志强,朱敏,何川.盾构隧道纵向刚度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8,45(S1):198-202. 被引量:5
-
10王志亮,李永池.防护层中孔穴对轴向应力波的绕射屏蔽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05,26(8):1221-1226. 被引量:12
-
1李相俊,申伟先,高秀云.日本桥梁耐震设计方法简介[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24(1):56-60.
-
2王友恭,李友恆.岩石隧道二次襯砌之耐震設計考量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2):4847-4853.
-
3范杰,刘飞,刘秀涛,顾毅.钢筋混凝土桥柱的耐震RC补强工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12):88-88.
-
4Fumihiko Matsumoto 华绪.将管道连接到原有地下结构的新型顶管法[J].非开挖技术,2015(2):98-102.
-
5付利民.液体粘滞阻尼器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减震加固作用及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7):21-22.
-
6付宁.免维护蓄电池的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J].南方农机,2013,44(4):45-46.
-
7钢管砼合成桥墩温度应力裂缝抑制对策[J].市政工程国外动态,2004(4):32-32.
-
8杨开屏.中日规范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的位移与剪力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10):107-113. 被引量:1
-
9郝朝伟,陈彦江,闫维明,李万恒,蔡江龙.基底摇摆隔震在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中的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39(1):101-108. 被引量:6
-
10杨华.谈桥梁健康检测与安全评价的重要性及方法[J].山西建筑,2012,38(24):194-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