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琼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12
-
1郭丽.解读《长恨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64. 被引量:2
-
2罗岗.寻找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疏解[J].当代作家评论,1996(5):48-54. 被引量:20
-
3华钟彦.重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点[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2(5):25-30. 被引量:3
-
4余岱宗.反浪漫的怀旧恋语——长篇小说《长恨歌》的一种解读[J].小说评论,2001(2):82-85. 被引量:7
-
5杨宁宁.穿越时空的长恨情结——浅析王安忆《长恨歌》[J].保山师专学报,2005,24(1):61-63. 被引量:5
-
6王安忆著.长恨歌[M]. 作家出版社, 2000
-
7朱振江.论王安忆小说的童年忧伤[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3,0(4):80-82. 被引量:2
-
8崔志远.寻找上海——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89-99. 被引量:13
-
9汪云霞.一篇长恨有风情——读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2):22-24. 被引量:2
-
10姚宁.旧梦的终结——《长恨歌》王琦瑶形象价值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14-115. 被引量:3
-
1师力斌.王琦瑶与吃饭——读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J].中文自学指导,2003(4):40-42. 被引量:1
-
2朱晓婵.《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析[J].文学教育,2007(9):72-73. 被引量:4
-
3刘青兰.上海文化特质的象征——《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解读[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2).
-
4王随仁.人生长恨水长东——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悲剧性[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12):59-61. 被引量:2
-
5王春翔.浅析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悲剧根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2):14-15. 被引量:1
-
6张旭.《长恨歌》王琦瑶形象的日常生活化解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4):26-28. 被引量:2
-
7牛也.曹七巧和王琦瑶:两种女性话语[J].戏剧艺术,2003(1):111-112.
-
8乔一航.王琦瑶的“繁华一梦”——浅析王琦瑶形象的叙事美[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4):127-128.
-
9傅珊珊.上海弄堂的精神缩影——试论《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0-52. 被引量:2
-
10李长宏,曾彪.浅析《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悲剧形象[J].品牌(理论月刊),2015(2):119-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