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刺“得气”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得气”为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针刺治疗必须在得气良好的情况下,施以适应的补泻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针刺得气的反应,主要是病者在局部部位有酸、麻、胀、困、沉的现象。医者指下有沉重之感,但无紧、涩、滞这些现象。未得气时病者无此感觉,医者亦感到空虚无物。
作者
邢志升
机构地区
陕西省甘泉县医院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2002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补泻手法
分类号
R245.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44
1
丁光宏,沈雪勇,陶岳辉,刘辉,姚伟,李信安.
针刺手法与针体受力参数的对比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23(4):334-341.
被引量:32
2
原林,姚大卫,唐雷,黄文华,焦培峰,陆云涛,戴景兴,张辉,贺振泉,钟世镇.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J]
.解剖学报,2004,35(4):337-343.
被引量:74
3
王凌,陶明德,丁光宏.
中医针刺两种不同手法对机体应力作用及其能量传播[J]
.医用生物力学,2003,18(4):195-201.
被引量:11
4
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党瑞山,杨静,陈尔瑜.
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J]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61-70.
被引量:32
5
徐明海,乔一民,戴京滇,陈恩萱.
穴位组织结构与针刺作用基础的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1989,8(3):28-30.
被引量:19
6
原林,焦培峰,唐雷,黄文华.
中医经络理论的物质基础——结缔组织、筋膜和自体监控系统[J]
.中国基础科学,2005,7(3):44-47.
被引量:68
7
余安胜,严振国.
穴位形态学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33-135.
被引量:15
8
林俊,黄红,丁光宏,张迪.
穴区肥大细胞功能与针刺缓解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效应的关系[J]
.针刺研究,2007,32(1):16-19.
被引量:34
9
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张志英,章毓清,林俊,顾全保.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7,32(3):147-152.
被引量:54
10
张介宾.类经(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162.
引证文献
3
1
余晓佳,丁光宏,姚伟,詹睿,黄猛.
穴位处胶原纤维在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针灸,2008,28(3):207-213.
被引量:39
2
步凡,董正华.
浅谈对《内经》中针刺得气的几点体会[J]
.四川中医,2013,31(4):18-20.
被引量:5
3
孙巧悦,王贺,赵晋莹,王富春.
王富春临床应用捣刺法经验介绍[J]
.吉林中医药,2024,44(10):1176-1179.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余晓佳,詹睿,黄红,丁光宏.
手针与电针“足三里”穴镇痛效应的穴位传入机制差异性分析[J]
.针刺研究,2008,33(5):310-315.
被引量:40
2
王宝洪.
针刺麻醉在颈部手术的应用[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7-238.
被引量:16
3
陈军德.
论腧穴结构的“三位一体”特征[J]
.中国针灸,2009,29(6):473-477.
被引量:3
4
程珂,沈雪勇,丁光宏,吴凡.
激光针灸镇痛效应与穴区肥大细胞功能的关系[J]
.中国针灸,2009,29(6):478-483.
被引量:25
5
汪丽娜,Wolfgang Schwarz,顾全保,丁光宏.
用于针刺穴位研究的结缔组织片模型[J]
.针刺研究,2009,34(5):291-296.
被引量:5
6
何天峰,陈云飞.
针灸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国针灸,2010,30(1):84-87.
被引量:18
7
何天峰,李连波,陈云飞.
Advances of the study on correlativity betwee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mast cell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9,19(4):43-50.
8
陈军德.
经络运行气血作用的机制与医学模型创建[J]
.中国针灸,2010,30(4):296-300.
被引量:11
9
黄猛,谢英元,丁光宏.
穴位注射组胺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上引起的镇痛效应[J]
.针刺研究,2010,35(2):99-103.
被引量:12
10
郭光丽,王延峰,张亚滨,鲍虎豹.
针灸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J]
.河北中医,2010,32(5):724-725.
被引量:3
1
陈小勇.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2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31-31.
被引量:1
2
程艳玲.
针刺治疗呃逆有良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9X):24-24.
3
吴新忠.
浅谈内经针刺气至观[J]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4):1-2.
被引量:2
4
刘云霞.
《金匮要略方论》治呕吐方及其临床应用概述[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18-920.
被引量:2
5
马喜民.
中医脾胃病讲座(连载) 第四讲 脾胃病之呕吐[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0):379-379.
6
盛灿若,孙建华,吴晓亮,盛艳.
临证针刺手法应用述略[J]
.江苏中医药,2017,49(5):1-5.
被引量:6
7
尚学瑞,赵世运.
简析《伤寒论》论治咳嗽[J]
.中医研究,2002,15(2):12-13.
被引量:1
8
刘东明.
针刺感应即机体语言浅析[J]
.陕西中医,2012,33(7):936-936.
9
蔡玮,王罡.
Acupuncture at Tiānzōng(天宗 SI 11) with Canggui Tanxue method for 60 cases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2,22(3):49-51.
被引量:6
10
贺平利.
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78-78.
被引量:3
陕西中医函授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