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45
-
1王珏,王金柱.双重产权制度和中国经济改革[J].理论前沿,2002(2):22-24. 被引量:7
-
2孔陆泉.对按资分配或剩余索取行为的历史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3):66-70. 被引量:4
-
3胡培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J].学术月刊,2001,33(11):31-36. 被引量:26
-
4李翠玲,卫兴华,吴易风,晏智杰,谷书堂,钱伯海,邹东涛,钱津,白暴力,蔡继明.劳动价值论对话[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6):54-61. 被引量:14
-
5陈文通.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应当澄清的若干问题(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6):23-28. 被引量:1
-
6晏智杰.如何认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J].理论视野,2001(4):16-20. 被引量:17
-
7付钦太.破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谜[J].理论前沿,2001(19):9-11. 被引量:2
-
8卫兴华.雇八个工人是划分剥削的界限吗?——澄清对马克思一个论述的误解[J].理论前沿,2002(3):25-27. 被引量:1
-
9陈征.《当代劳动的新特点》[N].《光明日报》,2001年7月17日.
-
10赵培新.《创新劳动与重复劳动:对劳动的一种新的分类》[N].《人民日报》,2001年6月23日.
引证文献5
-
1杨万东.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6):75-79. 被引量:1
-
2孙宇,曾长秋.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两个范畴再辨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5(9):27-32. 被引量:2
-
3曹竹霞,王永平.劳动价值理论与现行分配政策[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3):8-10.
-
4廖进.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之我见[J].现代经济探讨,2003(7):3-7.
-
5刘有源,田辉玉.泛价值论[J].江汉论坛,2004(6):10-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
1刘有源.发展劳动价值论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资源配置--重申“泛价值论”并回应屈炳祥先生制造的“马克思迷信”[J].江汉论坛,2010(1):50-54.
-
2韦曙林.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1-4. 被引量:1
-
3刘玉龙.最优税收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7,38(9):18-30. 被引量:3
-
4种项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于对价值源泉争论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0(5):23-33. 被引量:3
-
5李明星,苏柏瑞,李林建.数据资源资本化的内生逻辑与路径构建[J].新经济导刊,2021(3):43-49. 被引量:1
-
6孙宇.解构创造价值的劳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3):54-60.
-
1刘兴,刘燕礼.论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J].财经科学,2001(S2):144-146.
-
2国有企业需要“共生理论”[J].政工研究动态,2003,0(8):18-18.
-
3郭小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1(7):26-28. 被引量:13
-
4赵海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遇到的挑战[J].财贸研究,2002,13(6):4-5.
-
5深化我国中小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建议[J].中国中小企业,1996(4):6-8.
-
6刘树成,周思毅.生产函数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兼与王书瑶同志商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5(3):9-13. 被引量:7
-
7赵守运,刘秉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大连大学学报,2002,23(3):78-80. 被引量:2
-
8郑志国.劳动力价值新探[J].岭南学刊,1995(3):37-41. 被引量:8
-
9袁恩桢.把握真粹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上海改革,2002(2):17-19.
-
10曾卓然,王锐,张琳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J].时代经贸(下旬),2008,6(23):6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