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负熵,寻求新的有序: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系统关系的新...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7
-
1张怀德.负熵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2):106-107. 被引量:1
-
2黎鸣.信息与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2):225-242. 被引量:4
-
3黎鸣.论信息[J].中国社会科学,1984(4):13-26. 被引量:23
-
4赵佩华.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准确把握负熵概念[J].系统科学学报,1999,13(1):89-94. 被引量:6
-
5程现昆.信息的本质与信息哲学[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3-25. 被引量:9
-
6祝世讷.深化“证”的研究,发展功能病理学[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2):88-92. 被引量:9
-
7马远新,安虎雁,毛莉萍.生命过程与生物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1):3-5. 被引量:12
-
8朱曙华.初探负熵与生命现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12):109-112. 被引量:2
-
9达瑞.论孤立系统的熵与开放系统的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5):490-491. 被引量:5
-
10孙建琴.负熵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15-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臧敏,刘忠达.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61-563. 被引量:7
-
2张鹏程,罗红.医学物理学中熵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2):1141-1143. 被引量:1
-
3赖红伟,曹宏梅,韩丽琴.化学振荡谱图鉴别氨基酸[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57-159. 被引量:3
-
4邵桂华.我国竞技体育系统耗散结构形成的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5):12-16. 被引量:27
-
5凌美秀,刘娟萍.负熵理论视角下的经典阅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8(6):69-72. 被引量:1
-
6杨可健.突破与转型:武术现代化发展中耗散结构的构成研究[J].武术研究,2022,7(2):16-20.
-
7周晓青,周玉洁,王真.从“解郁消熵”论治肺结节[J].时珍国医国药,2024,35(9):2219-2221.
-
1孙建琴.负熵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15-17. 被引量:1
-
2陈述彭.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J].地理学报,1991,46(1):1-7. 被引量:125
-
3马捷.论地理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人类活动[J].殷都学刊,1998,19(5):69-69.
-
4张怀德.负熵与生态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3):105-106. 被引量:3
-
5贺会玲.熵与生态环境[J].生物学通报,2005,40(7):19-21. 被引量:4
-
6李世玢.城市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J].地理译报,1996,15(4):52-57.
-
7柏立森,赵秋月.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4):23-25. 被引量:2
-
8孟春,孟莉,王立海,苏义坤,刘美爽.基于熵理论的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J].森林工程,2010,26(4):8-10. 被引量:4
-
9仇蕾,王慧敏.复合生态系统运行中的熵理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6):1-3. 被引量:19
-
10李红霞,袁晓芳,田水承.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学模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31(4):476-481.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