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
被引量:90
Estimation of Kuznets Curve of China's Environment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7-58,25,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1
-
1《中国环境年鉴》 编委会.中国环境年鉴 (1986~200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742
-
1常宁,李娜.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4):82-89. 被引量:18
-
2陈强强,窦学诚.甘肃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估计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34(5):866-873. 被引量:17
-
3柯文岚,沙景华,闫晶晶.山西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389-392. 被引量:24
-
4桂小丹,李慧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5-8. 被引量:48
-
5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9(3):88-99. 被引量:271
-
6童昕,童磊.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8年中国103个地级市的截面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20(S1):119-125. 被引量:4
-
7李智,鞠美庭,刘伟,邵超峰.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响应关系的经验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21(2):45-47. 被引量:15
-
8吴育华,甘世雄.电力工业效率分析与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8):90-92. 被引量:18
-
9袁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在变好以前一定要变坏吗?[J].世界科学,2001(4):23-24. 被引量:2
-
10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被引量:1112
引证文献90
-
1陈庆秋,薛建枫,周永章,戴力群,毛革,谢淑琴.珠江三角洲用水零增长预测[J].水利发展研究,2004,4(8):14-17. 被引量:5
-
2刘耀彬,李仁东.Probe into Environmental Kuznets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Wastewater, Waste Gas, and Solid Wastes in Wuhan City[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4,14(1):33-36.
-
3张云,申玉铭,徐谦.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及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113-116. 被引量:33
-
4胡明秀,胡辉,刘臻.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1):72-75. 被引量:6
-
5王瑞玲,陈印军.我国“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42-47. 被引量:68
-
6李希萍.中美EKC曲线的比较及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3):14-17. 被引量:5
-
7林洁如.湛江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技术特点[J].中国有线电视,2005(13):1230-1232. 被引量:1
-
8李健.虚拟团队须实行有形管理[J].IT时代周刊,2005(14):58-58.
-
9胡明秀,胡辉.武汉市经济发展与交通噪声污染关系探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3):69-71. 被引量:3
-
10邢秀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计量与实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3-4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481
-
1刘宇,杨顺祥,张金珠,周梅芳,柳雅文,张伟.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改进对征收环境税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环境CGE模型[J].管理评论,2023,35(2):3-15. 被引量:3
-
2张晓平,林美含.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区域差异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两种空气质量指数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2020,37(1):39-50. 被引量:12
-
3张晓莉,夏衣热,肖开提.新疆工业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3):69-78. 被引量:4
-
4赵晟楠.大型煤炭基地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0,0(4):69-75. 被引量:1
-
5成琼文,杨玉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中介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4):201-210. 被引量:26
-
6杨顺祥,刘宇.北京市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关系演变[J].科技促进发展,2020,16(3):268-276. 被引量:2
-
7林婷,谌仁俊.“促增长”与“保环境”双目标下的地区环境规制水平[J].经济问题探索,2021(5):1-16. 被引量:6
-
8周宏浩,谷国锋.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对环境影响的空间效应及门槛特征[J].经济地理,2021,41(2):62-71. 被引量:10
-
9鲜军,周新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的定量分析——来自中国县级市层面的证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6):76-79. 被引量:10
-
10易艳春,关卫军,杨夏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了母国碳排放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数量经济研究,2020,11(2):75-92. 被引量:7
-
1穆治辊.增进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J].科技导报,2004,22(1):55-57. 被引量:10
-
2陈海霞.关于清洁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9):10-10.
-
3金文涛.简论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6(16):145-145.
-
4马云翔.银川市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调研报告[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17(4):42-43.
-
5数据资料信息[J].领导决策信息,2004,0(47):28-29.
-
6周宏春.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发展观察,2005(6):22-26. 被引量:5
-
7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和面临的机遇[J].广西节能,2012(4):16-16.
-
8孙启鹏,王帅.让循环经济成为绿色运输的发动机[J].环境保护,2010,38(17):38-39. 被引量:1
-
9潘岳.牺牲环境是最大的不公平[J].环球财经,2004(11):74-76.
-
10徐本剑.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水泥工业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3(4):11-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