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Shanghai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参考文献10
1 胡锦平.未来的猪遗传育种技术[J] .国外畜牧科技,1997,24(4):33-37. 被引量:2
2 刘伟敏,熊远著,蒋思文,邓昌彦,郑嵘.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2):55-58. 被引量:10
3 杨景培.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动态[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99,24(1):5-6. 被引量:4
4 赖以斌.猪育种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0,19(4):41-43. 被引量:7
5 季海峰.世界猪育种的发展趋势[J] .北京农业科学,1998,16(3):37-40. 被引量:6
6 彭中镇,赵书红,李奎,龚炎长,杨兴柱.猪数量性状基因及其标记研究进展[J] .国外畜牧科技,1999,26(1):28-32. 被引量:22
7 张元跃.猪改良的目标与策略:应用前景[J] .养猪,2000(2):22-24. 被引量:4
8 刘宗华,张牧.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9,16(3):11-15. 被引量:27
9 刘荣宗.猪数量性状位点和候选基因探测研究进展及展望[J] .国外畜牧科技,1998,25(5):35-37. 被引量:13
10 施启顺.畜禽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1995,31(6):48-51.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17
1 武艳萍,张绍增,谢文采,陈榜传,郭传甲,陈红梅.血清酶活与猪肉品质关系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5(1):69-70. 被引量:15
2 龚炎长 曹红鹤 等.QTL及其在动物群体中的定位.第六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区域协作中心出版社,1998.12-16.
3 蒋思文 曹红鹤 等.猪育种中MAS的分子标记和QTL.第六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区域协作中心出版社,1998.37-40.
4 陈国宏.中国部分地方鸡种肉品质性状比较研究(博士论文)[M].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1997..
5 胡来根.猪肌肉组织学研究进展[M].郑州:河南农业出版社,1989,5.44-46.
6 Wang L,J Anim Sci,1998年,76卷,2560页
7 龚炎长,第六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2页
8 蒋思文,第六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37页
9 Bampton P R.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for pigs-the commercial experience Pig News and Information,1992,13:125-129.
10 Bidanel J P, Duoos A. Genetic evaluation of pigs for production and reprcductive traits in France.In:Proc EC Seminar on application of mixed linear models in the prediction of genetic merit in pig,1993,7-8.
共引文献99
1 陈瑶生.中国的猪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S1):1-11. 被引量:35
2 杨彤彤,赵族,张婷婷,徐银学.大约克和二花脸猪5个微卫星座位多态性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08,40(9):34-37. 被引量:2
3 徐琪,成荣,谢芳,刘博,陈国宏.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及其在家禽中的定位[J] .生物信息学,2004,2(3):36-39. 被引量:1
4 李碧侠,任守文,葛云山.四个微卫星标记在苏钟猪中的多态性分析[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8):29-31. 被引量:2
5 李碧侠,任守文,葛云山.四个微卫星标记在苏钟猪中的多态性分析[J] .吉林畜牧兽医,2004,26(9):8-10. 被引量:3
6 柴磊,李朕杰.猪应激及防治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21(3):56-58.
7 周秀红,祁克宗,朱良强,潘鑫.人工诱发鸡新城疫的攻毒条件的比较研究[J] .家禽科学,2005(8):10-12. 被引量:5
8 李碧侠,任守文,葛云山.微卫星标记在猪主要经济性状选育中的应用[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24(4):7-8.
9 罗玉衡,张金枝,孙万元,徐宁迎,蒋涛.微卫星与金华猪生长性状关系的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05,37(7):12-15. 被引量:2
10 周秀红,祁克宗,张丽霞,潘玲.不同接种途径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4):463-466.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9
1 白小青,王金勇.猪毛色遗传的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8):32-33. 被引量:12
2 W.JonMeadus,谈永松.猪分子生物学有何新进展[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5,25(2):21-23. 被引量:1
3 徐晓波,刘铁铮,葛云山,谢云敏,许鹤倩.氟烷阴性母猪的测交及其后代经济性状比较[J] .江苏农业学报,1998,14(1):45-47. 被引量:1
4 陈蕴颖,步宏,李幼平,刘戟,李胜富,何秋明.中国内江猪的氟烷基因型[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2):117-119. 被引量:15
5 方美英,姜志华,刘红林,陈杰,吴彦宁,黄月英,李齐贤.不同猪种中氟烷基因频率调查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1999,11(3):145-147. 被引量:25
6 步宏,刘戟,李胜富,程惊秋,李幼平,曾养志,冯书堂,袁峰.中国近交系猪的氟烷基因型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5):311-314. 被引量:12
7 吕贵喜,吕世秀.提高猪肉品质 发展我国养猪业[J] .饲料广角,2000(22):8-11. 被引量:3
8 杜立新,王爱华,姜运良,张金花.猪RYR1基因的检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遗传效应[J] .畜牧兽医学报,2001,32(6):481-486. 被引量:24
9 谈永松,徐银学,John Webb.猪遗传改良新机遇[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2(2):39-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1 鞠慧萍,伊萍,吴圣龙,巢亦成,丁家桐,陈国宏.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27(2):80-82. 被引量:14
2 魏巍,王希彪,黄宣凯,张野,兰晓明,刘建明,暴国.民猪群体氟烷基因频率检测及序列多态性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9):31-36. 被引量:8
3 于海峰.氟烷基因对猪应激综合征进而对猪肉质量与繁殖性能的影响[J] .养殖技术顾问,2012(5):245-246. 被引量:3
4 徐泽权,时美英,逄焕明,李瑾瑜,马宇熙,姜三群,王子荣.不同胴体重对猪轻度PSE肉的理化和感官性状的影响[J] .猪业科学,2014,31(5):116-118. 被引量:3
5 张建军.氟烷基因对猪生产经济性状的影响[J] .福建畜牧兽医,2016,38(1):17-19. 被引量:11
1 赵双吉,俎晓春,等.大规格鱼种养殖的试验及启示[J] .科技园地,2002(2):17-17.
2 刘三军,蒯传化,于巧丽,刘崇怀,顾红,陈勇朋.葡萄极早熟新品种——夏至红[J] .果农之友,2011(5):7-7.
3 邓践.北海道黄杨切叶化生产技术[J] .辽宁林业科技,2016(4):71-73.
4 山本俊雄,钱家鹤.新蚕品种“曙”和蚕品种的培育方向[J] .国外农学(蚕业),1991(3):19-25.
5 方继前.简述黄山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培育方向[J] .安徽林业,2010(4):77-77.
6 程顺,张锡山.论速生丰产林的内涵和培育方向[J] .林区教学,2009(2):125-125.
7 牡丹江育出蔬菜新品[J] .农民致富之友,2006(5):28-28.
8 张玉波,王庆斌,李淑玲,邹威,夏善智.牡丹江地区杨树遗传改良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65-66. 被引量:10
9 周金钱,沈坤元,戴建一.我省蚕品种的现状及选育方向[J] .蚕桑通报,2000,31(1):4-6. 被引量:4
10 李春阳,严香功.湟中地区的沙棘栽培[J] .中国林业,2006(02B):44-4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