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植物杂志》
2002年第2期41-41,共1页
Plants
同被引文献13
-
1林建,陈绍潘.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研究[J].广西热作科技,1997(2):22-24. 被引量:22
-
2谭文澄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68-278.
-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6-578.
-
4梅家训.丁习武.组培快繁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8.
-
5冯桂强,顾晓红,王玉英.芦荟的栽培与繁殖[J].植物杂志,1999,26(1):27-28. 被引量:11
-
6张瑛,林贵美,莫磊兴,邹瑜,李小泉.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广西农业科学,1999,30(2):103-105. 被引量:31
-
7冯奕玺.浅谈芦荟开发前途及栽培技术[J].广西热作科技,1999(3):36-37. 被引量:4
-
8丰锋,李洪波,吕庆芳,谢建英.芦荟的组织培养[J].北方园艺,2000(1):38-39. 被引量:17
-
9陈雄庭,王泽云.离体快繁芦荟种苗的研究[J].热带作物研究,1991(1):75-78. 被引量:16
-
10傅玉兰,朱世东,等.芦荟的组培快繁[J].生产率系统,2001(2):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赵敏.芦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00-100. 被引量:2
-
2蒲秀琴.唐菖蒲子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21-221.
-
3刘思言,姚丹,关淑艳,李胜男,王丕武.“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研究[J].北方园艺,2011(23):116-118. 被引量:1
-
4刘国荣.我国花卉无土栽培前景展望[J].生物技术进展,2013,3(5):342-345. 被引量:12
-
5谭炯锐.仙客来农林有机废弃物栽培基质研究进展[J].运城学院学报,2014,32(2):70-73. 被引量:1
-
6陈拉,王慧春.芦荟组织培养中褐化和污染的防治研究现状[J].青海草业,2019,28(3):36-38. 被引量:1
-
7方捷生,林艺辉,林秀芳,马馨怡,陈汉鑫.珍珠芦荟组织培养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22,49(2):70-75. 被引量:1
-
1张梅,孙治军,杨守军.多效唑(PP_(333))在马铃薯组培快繁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06,38(4):43-44. 被引量:13
-
2段曼姣.组培快繁细辛[J].植物杂志,2001,28(5):28-28. 被引量:1
-
3崔辉梅,向珣.加速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发展的对策[J].林业科技,2002,27(3):1-3. 被引量:9
-
4黄慧莲,刘贤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J].植物杂志,2002,29(4):33-34. 被引量:3
-
5李青.我国牡丹组培快繁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5,35(1):128-131. 被引量:2
-
6林静,何毅.乌头组培快繁的技术探讨[J].贵州科学,1998,16(2):120-123. 被引量:17
-
7华智锐.商洛五味子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2):141-144. 被引量:1
-
8姜冬,张利萍.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中国林副特产,2012(4):12-14. 被引量:10
-
9杨振德,何际选,黄寿先,周传明,卢天玲.何首乌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21(3):181-184. 被引量: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