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培养基对灰树花菌丝的影响
被引量:
8
Effect of diffeent substrate on the mycelia of Grifola frondos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了灰树花在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最好 ,培养料以木屑、麸皮、白糖、石膏按一定比例配合为佳。灰树花菌丝球在接种后第四天生长量达最大 ,可作为接种的依据。
作者
程艳丽
孙军德
华秀英
程希雷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共2页
Edible Fungi of China
关键词
灰树花菌丝
食用菌
灰树花
培养基
生长周期
分类号
S646.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53
1
盛彦清,陈繁忠,傅家谟,盛国英,杨志英.
壳聚糖和黄腐酸在草菇栽培中的应用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4,23(5):20-21.
被引量:10
2
吴邦平,李成琼.
TDP辐照金针菇的生物效应[J]
.食用菌,1993,15(3):4-5.
被引量:2
3
黄幸纾.
灰树花多糖及其抗癌作用[J]
.中国食用菌,1994,13(1):41-43.
被引量:34
4
陈国朱,陈玉先.
灰树花驯化栽培研究[J]
.中国食用菌,1995,14(4):24-24.
被引量:5
5
曾凡亚,张义正.
从多糖丰富的样品中制备食用真菌DNA[J]
.食用菌学报,1996,3(3):13-17.
被引量:23
6
陈惠萍,徐朗莱.
壳聚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诱发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J]
.云南植物研究,2005,27(6):613-619.
被引量:40
7
杨梅,陈凌华,石磊,王丽雅.
白灵菇的深层培养及菌丝体氨基酸组分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1):77-81.
被引量:5
8
吴智艳,闫训友.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代谢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7(5):232-234.
被引量:3
9
贾建航,刘国振,李莉云,刘振岳.
酯酶同工酶IEF电泳及香菇品种鉴别[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0(1):1-5.
被引量:20
10
吴经纶,林金枝.
灰树花栽培驯化[J]
.食用菌学报,1997,4(2):33-3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张泉,郭成金.
pH值及蛋白胨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2):22-24.
被引量:1
2
郭晓帆,陈艳秋.
玉米粒、木屑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原种的对比试验[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5,27(4):265-266.
被引量:6
3
池玉杰,李俊涛,刘智会.
灰树花的培养特性与液体菌种栽培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3):49-52.
被引量:4
4
傅安涛,宋爱荣,丁伟,徐群.
15个灰树花菌株的酯酶同功酶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07,26(1):40-42.
被引量:8
5
王守现,刘宇,张英春,耿小丽,王兰青,孟莉莉.
六个灰树花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J]
.北方园艺,2010(1):201-204.
被引量:15
6
孔高原,王军强,闫训友.
壳聚糖对金顶侧耳液体发酵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5):1953-1955.
7
王明才,于清伟,安秀荣,王庆武,兰玉菲,李秀梅,唐丽娜.
灰树花泰山-1生物学特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6):73-75.
被引量:9
8
杨成梅,王宝印,崔维娜,丁洋,刘孝利,刘永香,林范学,李晓博,苏计忠,赵敬聪.
耐高温灰树花菌株的筛选与评价[J]
.中国食用菌,2024,43(6):47-52.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郑社会,余建妹.
桦褐孔菌人工栽培试验[J]
.食药用菌,2013,21(3):174-175.
被引量:3
2
高娃,张丕奇,党阿丽,马银鹏,韩增华,戴肖东.
东北黑木耳野生菌株比较[J]
.食药用菌,2013,21(4):230-232.
被引量:6
3
王谦,付强,忻龙祚,冯翠英,张敏.
褐口蘑菌丝的培养优化[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75-78.
被引量:9
4
张春凤,陈艳秋,郭晓帆.
8个桦褐孔菌菌株比较试验[J]
.特产研究,2007,29(2):47-50.
被引量:6
5
孙勇,蒋继宏,陈凤美.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J]
.食用菌,2007,29(4):44-45.
被引量:7
6
阮晓东,张晓黎,张惠文.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发展与应用[J]
.辽宁农业科学,2008(1):32-35.
被引量:5
7
杨箐,郝利民,刘元,王艳萍.
种子深层培养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49-52.
被引量:2
8
何彦,曾晓丽,汪思迪,谢贤安,程水明.
黑木耳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样性研究[J]
.生物技术,2009,19(6):8-10.
被引量:6
9
陈立强,师尚礼,王彩芬.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
.草地学报,2009,17(6):772-778.
被引量:5
10
张玉铎,李明,张晓倩,李守勉,田景花.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9,24(6):210-214.
被引量:3
1
王书卿,卜庆梅,王淑芳,黄清荣,倪艳波.
灰树花母种培养基筛选的研究[J]
.食用菌,2003,25(3):22-23.
被引量:1
2
沈霞,余胜光.
加镧液体培养灰树花菌丝富集有机硒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8,15(2):79-81.
被引量:4
3
龚胤昕.
平菇CCEF_(8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中国农村科技,1995,0(4):33-33.
4
林娟,周选围,姚玉峰.
鸡腿菇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初报[J]
.中国食用菌,1998,17(2):22-24.
被引量:11
5
杜巍,李元瑞,袁静,王丽华,过利敏.
灰树花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110-114.
被引量:17
6
魏红福,王志江.
灰树花菌丝体深层发酵条件研究[J]
.湖南农机,2007(5):160-162.
被引量:4
7
周建树 ,李士怡 ,孟庆国 ,赵洁 ,陈超 ,方新 .
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J]
.食用菌,2005,27(1):10-11.
8
王艳红.
灰树花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2003(4):12-12.
9
陈丽新,韦仕岩,吴圣进,陈振妮,王灿琴.
鲍鱼菇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J]
.食用菌,2004,26(6):17-17.
被引量:3
10
苏红.
猴头菌母种培养基配方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07,29(5):26-27.
被引量:4
中国食用菌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