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模型新探(上)
被引量:3
Study on Definition and Model of Creative Thought
出处
《发明与革新》
2002年第2期10-11,共2页
Invention & Innov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史晓东.浅谈创造性思维的特征[J].理论探讨,1989(6):78-80. 被引量:1
-
2徐展,张庆林.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9(1):36-40. 被引量:35
-
3殷晓辉.创造性思维的自组织理论与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2):46-50. 被引量:11
-
4胡汉平,李德华,黄建忠,彭嘉雄.创造性思维的非线性动力学原理[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24(2):77-80. 被引量:1
-
5赵民.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1):75-77. 被引量:3
-
6余华东.论创新思维及其过程[J].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50-54.
-
7王玉新.思维着的哲学智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
8徐春根;周业昌.简论非线性思维的两种形式,2002(01).
-
9苏富忠,刘梅芳.个人创造思维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4):1-11. 被引量:2
-
10李炳全.创造性新理论及其启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3):128-1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母小云.以耗散结构理论探讨教学改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19(2):86-89. 被引量:14
-
2李玉龙.开放教育中高等数学教学的耗散结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6):155-156. 被引量:1
-
3路锋辉,祝菁.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社区体育管理分析[J].体育世界,2010(2):34-35. 被引量:2
-
4闵敏,姜广举.耗散结构理论对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45-47. 被引量:2
-
5宋晓琳,陶艳.耗散结构理论对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4(11):174-175. 被引量:1
-
6王鹤.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自主学习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1):22-24. 被引量:5
-
7肖丽.耗散结构论对高校运动队管理研究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04-106.
-
1周瀚光.《周易》的思维特点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J].天府新论,1992(1):56-57.
-
2甘自恒.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模型新探(下)[J].发明与革新,2002(3):12-13. 被引量:1
-
3徐凡,施建农.智力的人类学观和社会学观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1996,6(4):12-16. 被引量:2
-
4马忠莲.试论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点[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4,25(3):48-50.
-
5高子雯,谭怡,郭新杰.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概述[J].湘潮(理论版),2014(4):50-50.
-
6丁三东.康德“理性建筑术”的两种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0-65.
-
7郭萍.自由与境界——唐君毅心灵境界论解析[J].社会科学家,2016,31(2):16-20. 被引量:4
-
8王聪,王肇轶.面孔识别的特异性及加工模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52-55.
-
9黄翔.作为一种延留知识理论的休谟知识论[J].世界哲学,2014(5):62-70.
-
10S.哈克,周建设.逻辑与思维[J].世界哲学,1990(3):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