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德育应力避“知识化”倾向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知识和德育内容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二者的把握也应分别采取反映和理解的方式。传统的高校德育由于过分强调“知识化”而困难重重 ,因此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实现从反映到理解的方式转变 ,力避“知识化”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6,共2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德育内容
高等学校
德育工作
科学知识
知识化
知识教育
德育方式
理解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6
1
许启贤.
论开展“公民道德”的教育和研究[J]
.道德与文明,2001(1):19-22.
被引量:36
2
佩里.安德森.
三种新的全球化国际关系理论[J]
.读书,2002(10):3-13.
被引量:15
3
陈晓律.
发展的困惑[J]
.读书,2002(11):90-96.
被引量:5
4
李明忠.
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63-67.
被引量:23
5
张想明.
主体性德育对灌输的拒斥与诉求[J]
.当代教育科学,2006(2):40-42.
被引量:5
6
埃得加·富尔.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觉解,乃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术语,解是了解,觉是自觉.觉解,意谓对事物的自觉和了解,以及自觉的了解和自觉地了解.参见:冯友兰.新原人.见:单纯编.冯友兰选集(下卷).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Ernest Nagel,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Problems in the Logic of Explanation .London: RKP, 1961, Chs.13~14.
9
涂又光.大学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996,(5):7-7.
10
约翰·怀特著 李永宏 译.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7.
<
1
2
3
>
引证文献
6
1
彭未名.
“知—行—知”德育认识论及其“体道”实践[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5):80-83.
被引量:6
2
刘小强.
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J]
.江苏高教,2006(3):12-14.
被引量:26
3
卢文忠.
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建构理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8):73-76.
被引量:3
4
赵杰,李守彪.
灌输与理解——透析德育实践的两难选择[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4):94-95.
5
刘小强,蒋喜锋.
终身学习理念与公民道德建设[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5):58-60.
6
何健.
全球化视野中的我国高校德育[J]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73-7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李萍.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27).
2
刘小强.
独特对象 独特方法——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7(1):12-15.
被引量:18
3
陈金江,许晓东.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反思——从学科性视角到方法论视角的转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2):72-76.
被引量:12
4
刘小强.
走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困境--谈当前学科的困境与建设策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38-44.
被引量:7
5
刘小强.
再论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组合--与田虎伟同志商榷[J]
.中国高教研究,2008(4):57-59.
被引量:6
6
姜传松.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新论[J]
.江苏高教,2008(3):5-7.
被引量:3
7
张宏宝.
高校德育主体性改革动因及趋势[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65-66.
8
龚涛,徐建军.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4):87-90.
被引量:23
9
彭未名,刘晓玲.
导师主导式研究生德育模式之构建[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1):101-103.
被引量:4
10
周小李.
整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评[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3):83-88.
被引量:5
<
1
2
3
4
>
1
刘桂梅,彭忠益.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J]
.现代大学教育,2009,25(4):39-43.
被引量:5
2
王宏亮.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1):56-57.
被引量:1
3
余明忠.
重视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和高一新生谈高中语文学习[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2009(7):4-6.
4
彭茂胜.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浅析[J]
.现代教学,2008(12):62-63.
被引量:1
5
余明忠.
重视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和高一新生谈高中语文学习[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2010(7):4-7.
被引量:2
6
何海银.
试论如何将高中美术与高考美术相结合[J]
.参花(上),2014,0(11):109-109.
7
刘丽.
浅浅新课程异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异步教学研究,2005(2):26-28.
8
杨和平.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5):57-58.
9
肖迎.
中学计算机教学初探[J]
.学周刊(中旬),2012(11):44-44.
被引量:1
10
余明忠.
重视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和高一新生谈高中语文学习[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2016,0(7):4-7.
<
1
2
>
江苏高教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逯其军
章上泉
马贵俊
刘小强
张翠
田延光
田艳芳
白莉
高宁波
相关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德育方式
知识化
知识教育
德育内容
高校德育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