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
共引文献10
-
1王占彬,王清义,庞有志.种草养畜在山区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9):2-4.
-
2王占彬,王清义,庞有志.关于山区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的生态学观[J].当代畜牧,2005,34(5):38-40. 被引量:2
-
3刘彦随,吴传钧.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270-275. 被引量:126
-
4陈百明.未来中国的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保障[J].地理研究,2002,21(3):294-304. 被引量:67
-
5贺喜全,盛良学.开发优质专用玉米,促进粮食结构调整[J].作物研究,2002,16(2):69-71. 被引量:6
-
6高庆,张克英.浅议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畜牧与兽医,2002,34(11):19-21.
-
7刘建铭.资源安全:值得农区畜牧业关注的问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1):61-63. 被引量:2
-
8李芝兰.粮食主产区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3(7):64-66.
-
9李芝兰.河南省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2):98-100.
-
10刘进国.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好特美[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4,9(3):18-2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8
-
1许涤新.关于畜牧业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80,1(10):2-7. 被引量:2
-
2张宏建.我国非常规饲料原料亟待开发利用[J].农村养殖技术,2004(22):27-28. 被引量:2
-
3潘耀国.饲料粮与粮食的产需平衡问题[J].中国牧业通讯,2004(22):34-37. 被引量:6
-
4刘斌,于徐根,欧阳延生.农区高产牧草饲料作物种植模式[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4,23(6):20-21. 被引量:2
-
5肖广庆.农田种草养畜模式初探[J].河南畜牧兽医,2005,26(1):32-33. 被引量:5
-
6王继和,贺访印.荒漠绿洲边缘苜蓿草产业发展潜力与策略——以甘肃省民勤沙漠绿洲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64-166. 被引量:4
-
7任继周.草地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必要组分[J].中国禽业导刊,2004,21(23):12-13. 被引量:9
-
8石娇,刘显军,赵金兰.从欧洲畜牧业现状浅谈中国的畜牧业发展趋势[J].畜牧与兽医,2005,37(1):31-31. 被引量:5
-
9王黔.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下篇 畜牧业如何为“谁来养活中国”破题[J].畜禽业,2005,16(4):8-12. 被引量:2
-
10彭建,蒋依依,李正国,张小飞,李卫锋,岳隽.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04-309. 被引量:121
引证文献6
-
1高照良,彭珂珊.中国畜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255-260. 被引量:5
-
2陈芳,张琪.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3):29-32. 被引量:11
-
3叶花兰,刘国道.浅论我国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7,27(1):51-54. 被引量:2
-
4王生荣,曾凡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探析——以张掖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0,27(2):176-181. 被引量:5
-
5乌日陶克套胡,岳富贵,赵艳红.论农区畜牧业的概念、特征及产业化发展的意义[J].前沿,2011(15):104-106. 被引量:3
-
6李军,倪建平,张忠明.入世后我国畜牧业形势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1):111-11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9
-
1张建明.酒泉地区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12):29-29. 被引量:4
-
2金东航,张国威.HACCP与无公害畜禽产品[J].畜禽业,2005,16(3):42-44. 被引量:3
-
3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58-62. 被引量:22
-
4王倩,王绍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县级农业系统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79-81. 被引量:2
-
5马强,任巧玲,刘付玖,王金遂,郭红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2):134-136. 被引量:9
-
6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2):137-138. 被引量:14
-
7黄芬,曹建华,梁建宏,何媛媛,朱敏洁.黔西南岩溶区饲料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量分析[J].草业学报,2010,19(1):248-252. 被引量:14
-
8刘猛,王桂荣,王慧军,张新仕.中国生猪饲养的发展出路—生态养猪[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254-258. 被引量:17
-
9杨满业,王丽焕.草业在四川节粮型畜牧业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1(1):49-53. 被引量:2
-
10侯晓静,沈益新,许能祥,丁成龙.不同添加物对稻草青贮品质及营养组成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356-360. 被引量:11
-
1张金坡.他养牧畜我种草[J].中国第三产业,2003(1):26-27.
-
2庄育武,钱奎军,李贤宝.专业合作架金桥[J].江苏农村经济,2008(2):34-35.
-
3新世纪有机畜牧业将成主流[J].饲料研究,2002,25(3):47-47.
-
4付培.健丰牧业:走市场化路线 以品质为本——访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映红[J].中国畜禽种业,2007,3(9):26-27.
-
5新世纪畜牧兽医技术领域发展态势[J].饲料博览,2000,12(1):36-36.
-
6刘建铭.农区畜牧业发展及资源约束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51-53. 被引量:2
-
7樊英,李明贤.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面临的资源约束分析[J].农业经济,2014(11):94-96. 被引量:4
-
8麦拉苏.新时期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4(14):38-39.
-
9冯建忠,陆行舟,吕建民,张晓辉.利用甘草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2):84-89. 被引量:34
-
10唐敬国.实施西部开发 畜牧业要跻身快车道[J].新疆农垦经济,2001(5):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