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2年第3期68-68,共1页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32
1 王书运,张晓凯,周忠平.火灾中铜导线及其熔珠显微结构的SEM分析[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11(1):63-67. 被引量:20
2 叶诗茂,阳世群,王新钢,祝兴华.金相分析中铜导线的腐蚀剂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3):370-372. 被引量:19
3 黄崇祺,丁关森,李文浩,沈建华.我国电工铝导线的研究和生产[J] .电线电缆,2005(4):3-7. 被引量:12
4 胡建国,刘义祥,覃萍.火场中铝导线熔痕的微观形貌分析[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41(8):391-393. 被引量:8
5 王希庆,等.电气火灾现场勘查与鉴定技术指南[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6 GBl6840.1-1997:3,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S].
7 Vytenis Babrauskas. Fires due to Electric Arcing: Can 'Cause' Beads Be Distinguished from ' Victim' Beads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Testing[J].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 (10):122 - 124.
8 王希庆 韩宝玉 邸曼.电气火灾现场勘查与鉴定技术指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9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10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7
1 卫广昭,曹建旺,于进江.金相分析技术在电气火因鉴定中的应用[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19(8):33-35. 被引量:11
2 丁玮.消防射水对导线二次短路熔痕的影响[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3):335-339. 被引量:6
3 刘德利.形成条件对二次短路熔珠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J] .武警学院学报,2010,26(10):84-86. 被引量:1
4 卫广昭,于进江.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提取和原因认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24(9):21-22. 被引量:2
5 次仁罗布.加热温度对铜导线二次短路熔珠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J] .中国科技成果,2014(6):42-44.
6 李梅玲,杨舜,莫善军,黄立明.二次短路火灾案例熔痕鉴定图谱特征研究[J] .科技通报,2015,31(7):245-250. 被引量:3
7 叶海伦,梁栋,林基深,莫善军,江景祥,李子强.不同燃烧环境下铝导线二次短路熔珠金相孔洞特征[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36(3):410-41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6
1 郭儆雄.一起空调电气火灾调查及成因分析[J] .中国科技纵横,2018,0(17):185-186.
2 魏巍,谢明立,姚红宇,姚红字,刘清贵,张峥.电气事故中铜导线短路熔珠金相组织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2):211-214. 被引量:30
3 张金专.过负荷时间和倍数对铜导线金相组织的影响[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7):543-545. 被引量:28
4 张金专,刘强,于春华.过负荷铜导线金相显微特征分析[J] .火灾科学,2009,18(4):212-217. 被引量:16
5 韦媚媚,梁栋,赵哲.加热温度、时间和冷却方式对黄铜金相组织的影响[J] .广东公安科技,2010,18(1):48-53. 被引量:3
6 王斌.加热时间和温度对过负荷铜导线金相组织的影响[J] .武警学院学报,2010,26(4):76-78. 被引量:1
7 杨晓红,孟广伊,邸曼,马子宁.短路铜熔珠形态特征分析与定量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3):69-72.
8 杨屹茂.加热时间对铜导线一次短路熔珠金相组织的影响[J] .武警学院学报,2012,28(8):89-91. 被引量:4
9 温蕴.电气火灾认定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与企业,2012(18):51-51. 被引量:3
10 颜景林,刘跃东,刘学森,潘兰兰,郑海鹏.一个继电器引发的汽车火灾[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7):169-171. 被引量:1
1 付三根.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金相鉴别[J] .消防月刊,1998(3):23-23.
2 王峥,谷阳阳,张元,席明.关于汽车火灾中导线短路熔痕的研究[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6,29(6):55-57.
3 覃萍.铝导线短路熔痕的微观形貌实验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z1):48-53. 被引量:7
4 付三根.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金相鉴别[J] .河南消防,1997(3):13-13.
5 张明,邸曼,夏大维,张颖,齐梓博.铜导线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形态特征参数的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7):651-654. 被引量:11
6 叶海伦,梁栋,林基深,莫善军,江景祥,李子强.不同燃烧环境下铝导线二次短路熔珠金相孔洞特征[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36(3):410-414. 被引量:5
7 张明.铜导线熔痕组织结构特征的分析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5):587-591. 被引量:8
8 张学楷.细分短路熔痕形成顺序成功认定火灾原因[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4):357-359. 被引量:1
9 王莉,姚浩伟,曾祥安,梁栋.电气火灾短路熔痕相变的XRD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10):1211-1214. 被引量:8
10 李阳.Zn含量对火场中黄铜短路熔痕金相组织的影响[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9):1269-127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