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促发展
被引量:12
To provide services in order to obtain support & to promote development by contributions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0
-
1李玉增.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特殊性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134-136. 被引量:15
-
2夏天阳.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3):86-90. 被引量:12
-
3柯森.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潜在阻滞因素[J].高教探索,1997(4):15-19. 被引量:5
-
4王劲松,邓满姣.高校危机公共关系与公众对策[J].求索,2004(8):102-104. 被引量:1
-
5李宝富.高校公关工作与发展环境探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3-86. 被引量:3
-
6殷翔文.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5(6):7-12. 被引量:16
-
7杨思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5(8):9-12. 被引量:33
-
8郑旭.大学服务功能的理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53-54. 被引量:5
-
9张皓.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4-67. 被引量:33
-
10赵琦,阮平南.高等教育属性及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7(2):85-8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2
-
1王锡宏.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122-126. 被引量:16
-
2李玉增.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特殊性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134-136. 被引量:15
-
3韩延明.地市高校农村社会服务职能摭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127-130. 被引量:5
-
4冯尚申.试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J].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46-50. 被引量:6
-
5胡刚,李荔.论新时期高等学校的公关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4):19-21. 被引量:4
-
6于静楠,杨思尧.借鉴威斯康星思想,增强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J].高等农业教育,2010(3):81-84.
-
7周社育.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社会服务产品属性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21):148-149. 被引量:1
-
8李中国.成人教育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52-56. 被引量:6
-
9索庆华.论高校的公关[J].高等农业教育,2003(5):25-26. 被引量:1
-
10李中国.成人教育区域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5):54-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9
-
1陈立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高校的使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S1):18-20. 被引量:2
-
2周彤.互动双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新思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6(18):54-55. 被引量:1
-
3张智勇.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成功,2009(2):193-193.
-
4张惠典.探索“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之路——以泉州师范学院牵头联办服装学院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4,30(3):113-116. 被引量:1
-
5汤蓉岚.地方性高校导入CI战略系统(SIS)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2):365-366.
-
6张建东.地方高校如何走出成人教育发展困境[J].中国成人教育,2005(9):20-21. 被引量:23
-
7张皓.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4-67. 被引量:33
-
8赵兴刚.浅谈新建高职高专院校校园精神的培育[J].甘肃高师学报,2006,11(1):77-81. 被引量:1
-
9黄宪伟.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2):222-224. 被引量:17
-
10李新荣.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特点及其实现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7(3):329-330. 被引量:36
-
1赵传江.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0(11):88-89. 被引量:1
-
2李娅.浅谈我几年来体育教学体会[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9):168-168.
-
3董玉刚.反思,让政治课教学更有魅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8(11):70-71.
-
4绳春芝.有效进行历史教学的措施谈[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2):34-34.
-
5胡丰庆,蔡保发.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要做好“四个结合”[J].贵州教育,1998(Z2):21-21.
-
6杜玉坦.用信息技术扮靓数学课堂[J].学周刊(下旬),2014(9):228-228.
-
7赵迎春.高中历史新课改下的变化[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9):122-122.
-
8杨雪东,石金刚.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10):89-89.
-
9张海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置和发展的历史考察[J].传承,2016(1):114-115.
-
10王禹萱.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0(4):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