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我国失业人口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失业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就中国当前的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探索了我国失业人口产生的深层原因和特点 ,对中国失业人口的社会效应从正面和负面进行了分析 。
作者
郭永中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8,共7页
Teaching and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
失业率
再就业工程
就业压力
择业观念
失业人口问题
成因分析
社会效应
对策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2
1
胡鞍钢.
跨入新世纪的最大挑战:中国进入高失业阶段[J]
.中国人口科学,1999(6):13-25.
被引量:10
2
张根明,郭永中.
199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J]
.中国软科学,1998(1):105-113.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25
1
邓大松,甘泉.
中国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意义、现状与建议[J]
.经济评论,1999(5):50-55.
2
彭正银.
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结构变动的阶段性及我国两阶段变动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8,18(9):5-12.
被引量:4
3
喻希来.
21世纪中国现代化议程(上)[J]
.战略与管理,2001(2):67-77.
被引量:9
4
罗新阳.
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探讨[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9(4):68-72.
被引量:2
5
吴良国.
预防性储蓄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9):86-87.
被引量:1
6
张妮.
内外贸一体化进入实质性阶段[J]
.中国发展观察,2006(11):30-31.
7
徐云庆.
关于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浙江经专学报,1998(3):35-39.
8
崔晋生.
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与中国的“失业——再就业”[J]
.经济问题,1999(3):52-55.
9
任新民.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点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1999(6):62-64.
被引量:1
10
俞志宏.
经济转型期失业率提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经济科学,1999(2):12-1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9
1
王传荣.
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失业观察[J]
.经济问题探索,2004(7):30-33.
被引量:2
2
王宁西.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问题[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62-66.
被引量:14
3
郭庆松,陶向龙.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研究[J]
.人口研究,1997,21(3):7-14.
被引量:11
4
郭庆松.
论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社会经济后果[J]
.社会学研究,1997(2):95-104.
被引量:6
5
郭庆松.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J]
.人口与经济,1996(5):47-52.
被引量:3
6
范玉兰,马秧萍,黄海燕.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我国失业问题思考[J]
.大众商务,2010(14):299-299.
被引量:2
7
杨涛.
中国失业问题浅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2,4(2):39-43.
被引量:5
8
赵宇霞,高成新.
试析弱势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J]
.高校理论战线,2002(2):59-61.
被引量:8
9
桉苗.
失业人口增加:中国入世面临的最大冲击[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16(2):10-14.
被引量:4
10
夏业良.
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与就业前景[J]
.战略与管理,2001(2):93-10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6
1
王宁西.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问题[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62-66.
被引量:14
2
宋纯利,李娟华.
面对入世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1):15-19.
被引量:4
3
梁艺桦,谷天锋.
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及其与城市化耦合分析[J]
.经济地理,2006,26(1):122-127.
被引量:8
4
熊飞,邱菀华.
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J]
.生产力研究,2006(5):130-131.
被引量:1
5
张健翎.
凯里市就业形势及对策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1):51-53.
6
鲁英纳,高艳丰.
我国失业问题的教学探讨[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2):95-97.
7
姬田田.
浅析我国失业现状及对策[J]
.时代经贸,2010,8(10):230-231.
8
汪凤娇.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从《资本论》关于相对人口过剩理论的角度[J]
.技术与市场,2010,17(12):86-86.
被引量:2
9
张翔.
从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看——中国的“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J]
.学理论,2011(36):85-86.
被引量:2
10
郭俊东.
对我国“民工荒”、“就业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大观周刊,2012(25):42-42.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倪紫璐.
论在信息技术下如何优化管理会计课程[J]
.质量与市场,2022(2):64-66.
2
石美玲.
加快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163-164.
3
胡伟,池阿海.
中小城市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生产力研究,2009(12):118-120.
被引量:10
4
窦烨明.
浅析我国结构性失业[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8):99-99.
被引量:1
5
邰丽华.
郭飞的学术贡献和经济思想[J]
.海派经济学,2014,12(3):151-162.
6
黄振华,张艳.
论中国城市失业问题[J]
.大众科技,2005,7(8):185-186.
被引量:1
7
彭晓春.
刍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J]
.湖湘论坛,2006,19(3):59-60.
被引量:1
8
何建雄.
招工难与就业难——农民工现象的两难选择[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11):51-53.
被引量:4
9
石美玲.
加快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J]
.科技信息,2006(03S):196-196.
被引量:2
10
哈梅芳.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1):168-170.
被引量:7
1
郭庆松,陶向龙.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研究[J]
.人口研究,1997,21(3):7-14.
被引量:11
2
网络时代的中小企业如何求生[J]
.领导决策信息,2000,0(30):17-17.
3
马发生.
再就业培训:缓解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1,0(Z1):80-83.
4
龙薇,张小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
.现代情报,2004,24(8):168-170.
被引量:2
5
程思怡.
福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
.福建建筑,2008(3):21-22.
6
吕国梁.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50-51.
被引量:1
7
孙升宝,王群.
当前“集资建房热”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国投资管理,1992(5):20-22.
8
薛政超,龙钢明.
人力资本优化对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意义[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1):11-14.
9
牛习昌.
我国失业人口问题新探[J]
.经济与管理,2001,15(8):44-45.
10
王扬.
审计整改不力的成因分析与对策选择[J]
.中国审计,2014,0(24):57-58.
被引量:1
教学与研究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