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刑事技术》
2002年第2期3-4,5,共3页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59
-
1何家弘,刘晓丹.论科学证据的采纳与采信[J].中国司法鉴定,2002(1):14-18. 被引量:24
-
2吴梅筠.法庭DNA分析的标准化问题[J].中国司法鉴定,2002(2):41-44. 被引量:4
-
3李明.信用卡诈骗案中英文签名的检验[J].中国司法鉴定,2002(3):25-27. 被引量:1
-
4黄培军,邓振华,廖志钢,李雷波.司法鉴定结论的评价与鉴定技术的科学性[J].中国司法鉴定,2002(3):45-48. 被引量:17
-
5于澄涛.执法合作的天罗地网——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二十五周年回顾(上篇)[J].啄木鸟,2009(11):130-142. 被引量:1
-
6吴少军.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之我见[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2):55-56. 被引量:3
-
7高晓方,舒毅.美国DNA实验室里的黑幕[J].国际展望,2003(14):86-89. 被引量:1
-
8张达文.国际刑警组织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5):80-80. 被引量:1
-
9张书杰,刘代富,梁定武.充电电钻与电钻钻削痕的区别[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2(1):20-21. 被引量:2
-
10李德仲,任保健,南双喜,杨硕,赵娟娟,李伟.JX系列试剂显现血手印[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2(2):18-2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
-
1胡世澄,倪春乐.论鉴定科学证据的科学基础——鉴定证据的标准、效力及适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19(3):58-62. 被引量:4
-
2郭英.鉴定结论科学性之再考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45-47. 被引量:4
-
3尚云杰.论现代科技手段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以DNA技术、金盾工程与天网工程的应用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0):112-114. 被引量:3
-
4郭少波,付雪峰,田保中,张梅馨.指纹鉴定科学性困境浅析[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12(2):16-19. 被引量:6
-
5郭少波,付雪峰.指纹鉴定科学性困境的解决建议[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6):41-43.
-
6孙媛.DNA证据价值的思考衡量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1):123-123. 被引量:1
-
7史建斌.论跨学科视域下的核取证学[J].求索,2013(4):232-234.
-
8吴仕春.强制医疗程序精神病鉴定意见认证障碍分析[J].河北法学,2013,31(9):125-132. 被引量:6
-
9孟子艳,李鑫.科技进步对法律的冲击及其回应[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12-15. 被引量:4
-
1陈松,胡兰,李万水.国际刑警组织DNA技术的应用和数据交换[J].刑事技术,2004,29(1):3-6. 被引量:4
-
2广东省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综述[J].岭南学刊,1994(5):11-12.
-
3孙长模.成都市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综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1994,9(5):44-46.
-
4莫耀南,薛小琦.DNA分析技术及其法医学应用[J].洛阳医专学报,2000,18(2):166-167. 被引量:5
-
5全区第四次国有大中型企业统战工作联系会议综述[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5,0(4):15-16.
-
6张云泉.DNA分析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西部法学评论,2002(2):77-80.
-
7卢邦正.关于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摘要)[J].云南人大,2006(4):4-7.
-
8永梅.《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即将出版[J].党的文献,1988(3):59-59. 被引量:1
-
9王树芬.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2013年3月26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J].云南人大,2013(4):13-16.
-
10任大轩,李保林.高擎党的大旗[J].楚天主人,2009(12):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