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写的建议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世纪之初呈现出一个较新的面貌.近来,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在即,这是中医药教材发展的可喜之事.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高兴之余,又有些挂心,就是如何才能编写出体现本学科发展水平、实用性强而又较少遗憾的教材.故笔者不揣浅陋,就<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意见,供编者参考.
作者
潘毅
严灿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教育》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材编写
中医药教育
高等教育
分类号
R2-43 [医药卫生—中医学]
G642.3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2
1
刘长林.
论五行学说的形成[J]
.孔子研究,1993(4):9-19.
被引量:9
2
胡化凯.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符号体系[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7(3):48-55.
被引量:17
3
王耐.
中医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5):81-82.
被引量:9
4
温茂兴.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J]
.江苏中医药,2005,26(10):60-62.
被引量:53
5
盛亦如.
中国中医教育史研究60年[J]
.中华医史杂志,1996,26(3):170-178.
被引量:17
6
胡化凯.五行说的数学论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5):38-42.
7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M].上海:商务书局,1937.337—338.
8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
9
范毓周..“五行说”起源考论..艾兰,汪涛,范毓周..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18..
10
李鸿伟.1996我们走向何方--北京中医药大学96届毕业生状况调查报告[J].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报,1996,(3).
引证文献
5
1
梁茼.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中五行学说的认知解读[J]
.江苏中医药,2008,40(10):94-96.
2
陈玉凤,熊健,彭长锦.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优化改革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1,17(1):114-115.
被引量:1
3
何军强,厚纪东.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J]
.国医论坛,2014,29(6):59-60.
被引量:1
4
王雷.
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六气理论缺失与中医理论体系结构性缺陷的关系[J]
.中医学报,2019,34(11):2289-2291.
被引量:4
5
黄岩松.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分析[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81-8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黄岩松,潘国庆,罗清平.
《中医学基础》课程难点与教学改革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1):42-43.
被引量:2
2
郑大喜.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J]
.重庆财会,2000(6):11-12.
3
申忠华,罗华,王超,唐磊,肖东.
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3,19(5):128-129.
被引量:2
4
纪艳波,丁培林.
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86-387.
被引量:1
5
孔沈燕.
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142-143.
被引量:6
6
利顺欣.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J]
.光明中医,2016,31(3):439-440.
被引量:2
7
王雷.
由阴阳、五行、六气管窥中医与古天文历法之渊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075-4077.
被引量:7
8
厚宇德.
医基于理:笔记小说视域的中医文化与精神[J]
.医学与哲学,2020,41(24):60-64.
9
王雷.
基于古代斗历天文学对中药四气五味理论的动态解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530-531.
被引量:7
1
魏凤琴.
如何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内容及特色[J]
.自考.职教.成教,2002(7):15-16.
2
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指导[J]
.自考.职教.成教,2001(21):30-31.
3
高伟,刘德山.
抓住规律,学好《中医基础理论》[J]
.自考.职教.成教,2002(1):32-33.
4
李冬华,邹志东,杨铮,王文娟,周杰.
《中医基础理论》实践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2,18(10):119-120.
被引量:1
5
李芳,吴曙琳.
《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感悟[J]
.考试周刊,2013(67):169-169.
6
范薇,杨剑,夏丽娜,王承平.
《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法影响因素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2):5-6.
被引量:5
7
曹继刚,王进,黄琼霞,李娜,齐宝芳,冯新玲.
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68-68.
被引量:2
8
戴永生.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教法初探[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409-410.
9
姚旭.
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体会[J]
.中医药导报,2009,15(4):122-123.
被引量:5
10
吕爱平.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初探[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4):245-245.
被引量:4
中医教育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