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意义
出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JOurnal of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参考文献3
-
1[2]陈山.中国武侠史[M].上海三联书店,1980.28.
-
2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J].太阳月刊,1928,(2).
-
3[6]艾克恩编.延安文艺运动纪盛[C].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120.
共引文献61
-
1陆咏梅.论左翼作家的“群体”情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30-33.
-
2符杰祥.悖谬的和谐——论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文本的双重性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51-54. 被引量:1
-
3王智慧.激情叙述下的革命言说 蒋光慈小说创作简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91-207. 被引量:16
-
4褚洪敏.普罗小说新论[J].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70-73.
-
5尹康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工具论的形成与流变[J].文学评论,2002(5):137-145. 被引量:6
-
6段从学.关于《我们月刊》和我们社[J].新文学史料,2002(1):148-155. 被引量:1
-
7李新宇.迷失的代价(下)——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1(2):27-36. 被引量:8
-
8姜玉琴.皈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15-20.
-
9杨迎平.同一层面的不同言说——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文艺理论研究,2000(3):89-95. 被引量:2
-
10易晖.重大主题[J].南方文坛,2000(5):53-55.
-
1高方.《左传》女性与春秋战争[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3):56-57. 被引量:1
-
2岳剑锋.基于《看不见的人》主人公的个体危机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5,0(2X):115-115.
-
3曲志榕,张顺怀.编辑短语[J].民间传奇故事,2014,0(15).
-
4秦萌,袁学群.浅评《子夜》[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3):114-114.
-
5郭寿荣.文人三章[J].杂文月刊,2016,0(7):49-49.
-
6刘兆林.永远31岁的前辈[J].芒种,2015(10):67-77.
-
7冯亚琳.“起程”——当代德语文学作品中一种自我追寻的模式?[J].外国语文,1997,22(3):10-13. 被引量:1
-
8向莉.浅析李清照的言愁词[J].文学教育,2008(9):150-152.
-
9资中筠.一代风骨今何在?——读《民国那些人》[J].杂文月刊(文摘版),2008,0(10):12-13.
-
10翟瑞青.灾难背景下莫言的女性观[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3):6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