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机构地区
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4-47,共4页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 BMJ )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中国
产权激励
市场激励
物质激励
精神奖励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1
1
孙利辉,朱伟民,万迪昉.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组织激励实施模式研究[J]
.系统工程,2000,18(3):30-36.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骆品亮.
R&D中的代理问题与R&D激励[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1):40-4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9
1
刘凤霞,王宝石.
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绩效评价与激励研究综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S1):120-123.
被引量:3
2
王学军,张晓红.
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4(6):142-143.
被引量:6
3
黄颖,王勉,张铀.
企业研发活动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9-20.
被引量:4
4
朱火弟,蒲勇健.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J]
.改革与战略,2004,20(9):94-95.
被引量:3
5
赵荣.
析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模式[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6):97-99.
被引量:1
6
黄颖.
R&D团队绩效考核及薪酬激励机制设计[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91-94.
被引量:21
7
侯海青,陈楠.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组织激励问题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41-45.
被引量:4
8
郭梅,刘清亮,王艳梅.
基于横向监督激励模型的员工间心理契约关系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2):68-71.
9
钟武勇.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
.企业家天地,2007,0(10):123-124.
10
郭梅,赵希男,王艳梅.
一种新的监督激励模型对维持员工间心理契约关系的作用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486-48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8
1
陈劲,郑刚.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
.管理学报,2004,1(1):119-124.
被引量:42
2
何亚琼,秦沛.
一种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视角——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88-92.
被引量:36
3
祁延莉.
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初探——以西门子公司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6):570-573.
被引量:15
4
宋莹,赵希男.
对应用型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管理的问题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6(2):62-63.
被引量:3
5
刘秀生,齐中英.
基于技术知识特性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
.预测,2006,25(2):26-30.
被引量:5
6
张治河,胡树华,金鑫,谢忠泉.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
.科研管理,2006,27(2):36-39.
被引量:89
7
冯岑明,方德英.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06,20(5):31-33.
被引量:10
8
韩超群.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度量与评价研究[J]
.经济论坛,2006(13):78-80.
被引量:3
9
梁艳,彭灿.
全面创新管理中的全要素创新[J]
.商业时代,2006(26):48-49.
被引量:4
10
赵国栋.
创新主导第四代研发管理[J]
.信息系统工程,2006,19(9):62-6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4
1
邹晓琴.
企业技术创新内部激励机制的构建[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46-48.
被引量:3
2
饶扬德.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3):13-16.
被引量:1
3
李爽爽.
稳步推行年薪制 完善国企激励机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0):31-33.
4
李爽爽.
稳步推行年薪制 完善国企激励机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1):76-78.
被引量:2
5
朱文忠.
谈我国商业银行现行激励机制的三大误区[J]
.金融与经济,2005(5):51-52.
6
刘和东,耿修林,梁东黎.
技术创新的激励因子及其效应比较——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的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5,23(2):277-282.
被引量:13
7
姚新庄.
激励机制与HR管理[J]
.商场现代化,2006(02Z):78-79.
被引量:2
8
赵林捷,汤书昆.
一种新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IMMM)[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0):81-87.
被引量:13
9
张燕红.
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激励对策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11):143-144.
被引量:2
10
李寒蕾.
企业技术创新对文化建设的拉动作用分析——以广西玉柴集团为例[J]
.创新,2011,5(3):58-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杨洵,师萍,郭庆仪.
基于企业知识积累的研发人员激励模型[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3-36.
被引量:3
2
杨洵,师萍.
企业研发人员的动态激励[J]
.生产力研究,2006(2):202-204.
被引量:6
3
常玉,董秋玲.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
.软科学,2006,20(2):119-124.
被引量:26
4
刘和东,梁东黎.
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8):21-25.
被引量:49
5
刘和东.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6,24(6):974-978.
被引量:24
6
刘和东.
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20-24.
被引量:28
7
姜尔加,王静,吴周利.
基于技术创新收益周期的激励机制构建[J]
.软科学,2007,21(1):117-121.
被引量:1
8
梁洪学.
我国企业经理人年薪激励制度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1):18-21.
9
孙晓芳.
论国有企业经理行为激励机制改革的原则[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7,22(4):80-82.
10
李军明.
无形资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235-237.
被引量:1
1
寇斌.
圆桌对话:员工幸福,企业如何担责[J]
.人力资源,2017(1):41-43.
2
胡法根.
一分钟赞美[J]
.现代商业银行,2002,0(10):54-54.
3
王小可.
让奖金真正发挥激励作用[J]
.工厂管理,2001(2):45-46.
4
白永亮,赵远亮,王艾琳.
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的激励问题探讨[J]
.计划与市场,2001(8):22-23.
5
赵苗苗.
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
.商,2014,0(41):25-25.
6
蒯立宁.
精神奖励并不过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16(6):26-27.
7
李朝明.
企业文化与员工凝聚力[J]
.经营管理者,2011(24):377-377.
8
梁慧瑜.
“中国式”员工持股[J]
.商场现代化,2007(08Z):97-99.
被引量:1
9
程美英.
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思考[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0(12X):113-114.
10
马秀丽.
试谈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J]
.学习与交流,2000(1):47-48.
经济管理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