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6,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42
-
1李克玉.科举制度合理内核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0):36-39. 被引量:2
-
2乔雪峰.论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文化传播和阶级流动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59-60. 被引量:1
-
3郑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4,7(2):130-135. 被引量:12
-
4郑若玲.多元招生考核体系是否可行[J].湖北招生考试,2007(8):15-17. 被引量:1
-
5薛存心.科举制在选拔官吏中的作用与影响[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4):56-57.
-
6闫明恕,刘昌玉.对清末进士出身的探讨——以科举制废除后(1905.9.2-1912.2.12)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9-73. 被引量:4
-
7刘海峰.科举制百年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4):75-80. 被引量:11
-
8郑若玲.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J].东南学术,2007(3):156-160. 被引量:27
-
9江德松,汪宏.清末废科举的原因及启示[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3-16. 被引量:2
-
10刘海峰.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5):64-71. 被引量:33
同被引文献117
-
1易杳.保送生制度:存乎?废乎?[J].瞭望,2000(42):20-22. 被引量:4
-
2郑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4,7(2):130-135. 被引量:12
-
3刘丽梅,陈树玉,杨健民.谈高校招生制度改革[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7. 被引量:4
-
4郑蔚.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55-57. 被引量:10
-
5刘海峰.科举制长期存在原因析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4):1-6. 被引量:36
-
6朱源.少年班——高等教育早出人才的一种新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1985,6(3):66-72. 被引量:4
-
7史敏,吕兴君.完善保送生录取机制 保证保送生录取质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47-49. 被引量:2
-
8高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语政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125-128. 被引量:52
-
9李冰.审视保送制度[J].中小学管理,2001(4):20-20. 被引量:1
-
10郑若玲.高考改革必须凸显公平[J].教育研究,2005,26(3):36-37.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23
-
1王斌华.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制度改革策略[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85-129. 被引量:1
-
2郑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4,7(2):130-135. 被引量:12
-
3王亚彤.高校自律、社会监督:高校自主招生的环境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4-67. 被引量:3
-
4许丽平,张万朋.从恢复高考30年来的关键词审视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对30年来高考及其相关重大改革的盘点与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2007(8):24-28. 被引量:2
-
5郑若玲.多元招生考核体系是否可行[J].湖北招生考试,2007(8):15-17. 被引量:1
-
6张林狮.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4):121-123. 被引量:7
-
7孙华.我国高校招生政策100年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7,5(1):59-64. 被引量:16
-
8郑若玲.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J].东南学术,2007(3):156-160. 被引量:27
-
9樊本富.从历史的角度浅析我国人才选拔制度[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1-114. 被引量:2
-
10蔡秋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探析——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自主招生[J].中国电力教育,2010(7):5-8.
二级引证文献160
-
1韦骅峰,季玟希.“强基计划”热现象下的冷思考——基于考试制度的指挥棒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21(6):30-36. 被引量:13
-
2王斌华.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制度改革策略[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85-129. 被引量:1
-
3杜瑞军.“强基计划”的改革动因、面临问题及其未来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2):38-47. 被引量:14
-
4张文杰,哈巍,朱红.新高考背景下不同阶层学生入学机会变化及学校生涯教育的补偿效应探究——以某双一流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0(13):57-66. 被引量:16
-
5马莉萍,卜尚聪.多元招生录取背景下的公平性研究: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学生进入重点大学?[J].教育经济评论,2020,5(2):31-44. 被引量:2
-
6杜剑涛.我国高校“强基计划”政策探微[J].湖北招生考试,2023(1):11-15.
-
7陈凤菊,钱璐瑶.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J].湖北招生考试,2021(6):12-18.
-
8张茹雪.高校“强基计划”校考方式的实践审思——基于36所试点高校的文本分析[J].湖北招生考试,2021(1):13-19.
-
9陈俊,李超男,曾凡花,李家元,邓斌,蒋建宏,周崇松.面向“强基计划”的地方院校化学学科本科生培养路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22,43(2):83-85.
-
10郑若玲.高考的存在价值与改革走向[J].粤海风,2008(4):22-24.
-
1靳书启.减负·高考改革与大众化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11):41-42.
-
2王尔蜜.保送生制度[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3(2):16-16.
-
3李冰.审视保送制度[J].中小学管理,2001(4):20-20. 被引量:1
-
4李生招.改革高师招生制度,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J].龙岩师专学报,1995,13(2):138-139.
-
5刘海峰.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中国教师,2004(2):4-4. 被引量:9
-
6韩冰.保送生制度应当取消[J].甘肃教育,2011(5):16-17.
-
7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保送生之路或变窄[J].现代中学生(面试),2011(9):32-34.
-
8广东保送生数量 全国之最[J].现代中学生升学,2011(11):59-61.
-
9郭文婧.高考保送生制度应该取消[J].甘肃教育,2012(14):14-15.
-
10李代祥.别让不透明保送伤害教育公平[J].甘肃教育,2015(1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