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鲜绿茶水工艺初探
被引量:
4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to technological way for producing fresh green-tea beverag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杀青方式、添加剂种类及浓度为试验因素 ,对鲜茶汁制备鲜绿茶水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制备鲜绿茶水的杀青方式可根据现有生产条件任行选择 ;添加剂种类对鲜绿茶水沉淀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L 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的抗氧化作用对茶水护色效果较好 ,β 环糊精浓度的提高对茶水贮藏黄变有促进作用 ;L 抗坏血酸对抑制鲜绿茶水絮状沉淀物的产生效果最好 ,其浓度应低于 2 0 0mg/l。
作者
陈林
孙云
张孝燕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鲜绿茶水
色泽
沉淀
加工工艺
添加剂
保质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1
沈培和,刘栩.
液体茶的包装与审评[J]
.中国茶叶,1996,18(2):18-19.
被引量:6
2
张堂恒.鲜叶加工茶叶新产品[J].茶人之家,1984,(2):48-49.
3
张堂恒.鲜茶汁的提取与加工[J].中国农学通报,1985,(4):22-22.
4
周文棠 张堂恒 等.乌龙茶鲜汁的研究[J].茶叶科学,1988,8(1):67-68.
5
辜博厚.鲜茶汁榨取工艺试验报告[J].茶叶,1987,(3):26-29.
6
杨贤强,魏颖栋.
鲜茶汁的保鲜和茶汽水加工的研究[J]
.茶叶,1990,16(2):20-23.
被引量:6
7
徐高春,万善扬.
预处理鲜茶叶压榨出汁的机理分析与试验[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9,15(4):371-376.
被引量:1
8
戚康标 伍锡岳.环糊精在茶叶中的应用初探[J].广东茶叶科技,1986,(2):58-62.
9
朱旗,施兆鹏.
环糊精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茶叶加工,1998(4):14-1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华夫.
茶叶香气在蒸馏浓缩过程中的动态[J]
.中国茶叶,1993,15(2):20-21.
被引量:4
2
雷敬敷,王清秀.
应用混合CD生产速溶茶的研究[J]
.茶业通报,1993,15(2):21-23.
被引量:7
3
后藤正,高桥宇正,辜博厚.利用超声波加湿器的增湿方法[J]茶叶,1987(02).
4
朱旗,龚范武.揉切机具对萎凋叶组织的破损及对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茶叶,1984(02).
5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J]茶叶科学,1964(02).
6
钟三保.速溶茶的制造方法[P]中国专利:CN1087232.
7
叶宝存,孙利.
速溶茶增香的新途径[J]
.福建茶叶,1997,20(4):15-15.
被引量:12
8
殷鸿范.
红碎茶揉切机理的剖析[J]
.中国茶叶,1984,10(1):7-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4
1
夏涛,时思全,宛晓春.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99-102.
被引量:21
2
梅玉,李立祥.
绿茶鲜汁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茶叶加工,2005(2):23-24.
被引量:3
3
张正竹,舒爱民,江光辉,袁志好.
电渗析对红茶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7,17(1):53-58.
被引量:16
4
张岚翠,沈生荣.
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2008,34(3):156-160.
被引量:16
5
夏涛,高丽萍.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的香气品质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4):84-85.
被引量:12
6
李春发,徐峥嵘.
肉桂酸钾在软饮料中的应用[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117-118.
被引量:11
7
陈玉琼,倪德江,张家年.
添加剂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0,21(9):31-34.
被引量:9
8
夏涛,童启庆,萧伟祥.
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品质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2000,20(2):105-109.
被引量:9
9
龚玉雷,魏春,王芝彪,沈雪亮.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2013,33(4):311-321.
被引量:26
10
赵振军,郭胡津,黎星辉.
鲜茶汁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0-9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5
1
齐桂年,谢建国,吴永刚,陈昌辉,单虹丽.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3):3-4.
被引量:45
2
尹军峰,林智,谭俊峰,袁海波,俞光兵.
绿茶初制工艺对饮料加工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5,25(3):189-196.
被引量:17
3
钱学射,张卫明,顾龚平,张广伦.
罗布麻保健茶的开发与药膳[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6):21-25.
被引量:17
4
叶倩,梁月荣,陈瑞鸿.
绿茶饮料护色技术的研究进展[J]
.茶叶,2006,32(1):18-22.
被引量:13
5
李艳菊,李军,赵春霞.
我国罗布麻研究文献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28-133.
被引量:17
6
杨贤强,魏颖栋.
鲜茶汁的保鲜和茶汽水加工的研究[J]
.茶叶,1990,16(2):20-23.
被引量:6
7
张堂恒.鲜叶加工茶叶新产品[J].茶人之家,1984,(2):48-49.
8
张堂恒.鲜茶汁的提取与加工[J].中国农学通报,1985,(4):22-22.
9
周文棠 张堂恒 等.乌龙茶鲜汁的研究[J].茶叶科学,1988,8(1):67-68.
10
完善杨 徐高春.鲜茶叶切碎机的实验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2):206-211.
引证文献
4
1
罗晓妙.
速溶竹叶保健茶的研制[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4):57-58.
被引量:4
2
梅玉,李立祥.
绿茶鲜汁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茶叶加工,2005(2):23-24.
被引量:3
3
牛爱地,韩建春,刘锐.
罗布麻茶饮料的研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9):96-99.
被引量:4
4
刘洋,邵颖,张乾,张璋,魏宗烽,戚馨月,王玉环.
挂糊对油炸绿茶鲜叶品质的影响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4):100-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王波,丁雨龙.
竹叶资源的应用研究现状[J]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13-16.
被引量:9
2
禹利,君肖,海云,覃学,晓王,伟海,詹奇.
竹筒烤茶品质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J]
.茶叶通讯,2007,34(2):8-10.
被引量:3
3
许勇泉,尹军峰,沈丹玉,袁海波,陈建新,汪芳.
鲜茶汁不同制备工艺比较[J]
.饮料工业,2007,10(12):23-25.
4
许勇泉,尹军峰,沈丹玉,袁海波,陈建新,汪芳.
鲜茶汁浸提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9):719-722.
被引量:5
5
宿迷菊,毛志方,李强.
茶叶的开发利用研究现状[J]
.中国茶叶加工,2008(3):21-25.
被引量:5
6
余涵.
保健茶饮料的研究进展[J]
.科技促进发展,2010,6(6):311-311.
7
林艺端,林金科,吴亮宇.
我国保健型速溶类茶的研究进展[J]
.贵州茶叶,2012,40(2):3-6.
被引量:1
8
冯康康,张璐璐,张科,王文静,刘婉.
竹叶饮料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15,42(2):76-77.
被引量:3
9
黄英,肖海兵,陈培旭,侯旭杰.
罗布麻茯茶复合饮料的研制[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8,30(3):24-32.
被引量:4
10
王慧竹,王肃樊,邓博文,张龙,陈帅.
罗布麻生物活性成分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11):4-7.
被引量:7
1
教你识别变质豆制品[J]
.家庭百事通,2012(1):45-45.
2
张平.
果冻制作技术[J]
.农村新技术,1995,0(8):39-39.
3
彭新.
茶汁制备的关键技术[J]
.食品工业科技,1997,18(6):22-23.
被引量:24
4
果冻的制作技术[J]
.家庭科技,1995,0(5):22-22.
5
吉挺,张焕新,殷玲.
油菜蜂花粉多肽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评价[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8):135-141.
被引量:8
6
许勇泉,尹军峰,沈丹玉,袁海波,陈建新,汪芳.
鲜茶汁浸提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9):719-722.
被引量:5
7
赵国英.
蜂蜜最好不要放入冰箱保存[J]
.蜜蜂杂志,2009,29(1):23-23.
8
各国产区协会中国授课颁证究竟能否产生效果?[J]
.新食品,2013(16):102-102.
9
凌朝阳,万安良.
野生红豆果饮料的澄清[J]
.食品科学,2002,23(4):86-88.
被引量:6
10
周强,刘蒙佳.
羊乳酒精稳定性的研究[J]
.饮料工业,2009,12(3):19-21.
被引量:2
福建茶叶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