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问题的调查及改进策略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第1期62-63,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二级参考文献8
-
1吴季松.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趋势[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
-
2彼得申汉 等.澳大利亚与知识经济:对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
4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1.
-
5刘燕华,李秀彬.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中地理学的视角[J].地理研究,1998,17(3):225-228. 被引量:26
-
6甄峰,罗俊彦,张苏梅.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创新[J].城市规划汇刊,1999(3):12-14. 被引量:4
-
7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4):5-11. 被引量:66
-
8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解读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5):5-1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165
-
1李志刚,邱钟园,林赛南,程晗蓓,肖志中.武汉市“保障性人才住区”周边资源评估与优化[J].经济地理,2021,41(1):95-103. 被引量:3
-
2孙才志,朱云路.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中国区域海洋创新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探讨[J].经济地理,2020,40(1):103-113. 被引量:30
-
3高艺轩.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02):85-86. 被引量:1
-
4卢江勇,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1):78-85. 被引量:9
-
5卢现祥,李佳佳.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分析[J].理论月刊,2009(2):34-38. 被引量:2
-
6乔晶,梅洪常.技术创新与中西部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4(3):43-45.
-
7郑玉才.大学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9-61. 被引量:5
-
8李潭,胡珑瑛.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36-37. 被引量:11
-
9何亚琼,秦沛.一种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视角——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88-92. 被引量:36
-
10刘晓英,王元地.我国区域知识结构效率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54-57. 被引量:1
-
1小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J].浙江教育科学,2000(5):18-19.
-
2邓国显.多做些教育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2002(10):23-24.
-
3王光明,苏帆.教育调查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0(7):24-26.
-
4任胜洪,溪海燕.关于追求升学率与减轻学生负担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45-46. 被引量:7
-
5张美今.深圳市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研究,1982,3(5):56-58.
-
6王杰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6):111-112.
-
7毕今贵.素质教育调查发现的问题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1):54-55.
-
8大学生偶像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14-14.
-
9蔡康祥.洛阳市实施素质教育调查分析[J].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7(6):101-102.
-
10孙海林.前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0,9(S1):3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