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认为,这是对教学过程内涵的最基本理解,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
作者
佐斌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湖北教育》
2002年第11期6-7,共2页
关键词
师生互动
课程改革
教学观
中小学教学
非言语交流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5
1
栗洪斌,李国庆,姬学友,刘秀琴.
运用情感因素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
.殷都学刊,1998,19(1):85-87.
被引量:3
2
佟丽君.
论霍曼斯的人际交往理论[J]
.求是学刊,1997,24(1):32-34.
被引量:17
3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37
4
程功.
论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J]
.教师教育研究,1996,11(3):63-66.
被引量:5
5
周萍.
“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交往方式[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29-29.
被引量:2
6
杨丹,刘汉明.
师生共建高校课堂学习资源的实践与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179-181.
被引量:2
7
元秀梅.小班化教学的人际互动分析[U].山东师范大学,2004,(4).
8
崔允渤.大班小班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0
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 2001
引证文献
13
1
王晓光.
体育与健康课师生心理互动与教学策略研究[J]
.运动,2012(6):114-115.
被引量:3
2
李峰,朱虹,张雁.
浅谈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J]
.农家科技,2011(S2):50-50.
被引量:3
3
徐展时.
谈职技校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2):77-78.
4
吕森飞.
刍议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J]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11):11-12.
5
李秀连.
大班小班化背景下师生互动的实践探索[J]
.科技信息,2010(23).
被引量:2
6
宋海燕.
浅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互动[J]
.内江科技,2010,31(10):207-207.
7
张宁.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考试周刊,2012(6):107-108.
被引量:2
8
宋海燕.
巧妙设置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
.卷宗,2012(4):38-38.
9
张维增.
浅谈互动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06-106.
10
姚丽,宋海燕.
巧妙设置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
.卷宗,2013,3(9):68-6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陈鼎.
学生心理互动在体育教学的作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21(4):48-49.
2
高平.
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中深化小班化教学改革[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69-170.
被引量:1
3
鲁世军.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
.科技信息,2013(14):320-320.
4
丁中庆.
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12):66-67.
被引量:1
5
张文洋.
如何发挥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10):120-120.
被引量:1
6
陈本利.
刍议高校足球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4,0(24):395-395.
7
刘宁宁.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师生互动[J]
.现代教育,2014(10):54-55.
被引量:2
8
晏志猛.
小班化背景下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0(26):49-49.
9
王艳.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3):6-8.
被引量:2
10
徐向楠.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The Sense of Wonder一文为例[J]
.现代交际,2016(14):223-224.
被引量:1
1
陈国星.
非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5):71-72.
被引量:1
2
胡彩玲.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2):49-50.
被引量:2
3
刘冬平,张培艳.
浅谈非言语交流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2011(35).
4
方展画.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非言语交流[J]
.教育研究,1988,9(4):60-62.
被引量:13
5
吴运友,王正洪.
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6(6):33-35.
被引量:1
6
郝志耘,崔贞云,张艳.
浅谈非言语交流在财务工作中的作用[J]
.教育财会研究,2010,21(1):37-39.
7
张相蕊.
对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的探索与实践[J]
.大家,2010(10):136-136.
8
杨玲.
情感智商因素与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心理调控[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4):111-115.
被引量:6
9
丁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60-161.
被引量:2
10
谭晓玉.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2):119-124.
被引量:2
湖北教育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