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与核技术(4):“火眼金睛”—核分析技术
出处
《现代化》
1991年第4期58-59,共2页
1 董克君,何明,姜山.一门十分活跃的核分析技术——加速器质谱(AMS)最新进展[J] .物理,2006,35(6):508-513. 被引量:14
2 寅新艺,何明,董克君,姜山.加速器质谱测量^(151)Sm负离子的引出[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5(1):138-139.
3 SUN Hong-chao,NI Bang-fa,HUANG Dong-hui,XIAO Cai-jin,ZHANG Gui-ying,ZHANG Hai-qing,QIN Ya-li.The Shielding Design at the CIAE PGNAA Facility[J] .Annual Report of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2009(1):245-246.
4 仇九子,寅新艺,何明,董克君,管永精,武绍勇,包轶文,袁坚,姜山.^(182)Hf的AMS测量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1):81-82.
5 Robert M.Parr,Susan F.Stone,R.Zeisler.环境保护:核分析技术在空气污染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J]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1996(2):16-17. 被引量:1
6 核技术:工业和社会安全领域的“火眼金睛”[J] .科技纵览,2014,0(12):60-62.
7 寅新艺,王优洲,何明,董克君,武绍勇,姜山,张春华,张劲松,郑云.^(151)Sm的加速器质谱测量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1):139-140.
8 加速器质谱仪[J] .电子质量,2006(9):23-23.
9 柴之芳.现代核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在若干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学基金,1996,10(4):242-246.
10 王伟,何明,姜山,武绍勇,李朝历,周本胡.加速器质谱测量^(79)Se样品化学形式的选择[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1):14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