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归故里——试论现代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
被引量:
5
A Discuss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Daily Lif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当前德育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味注重科学世界的德育而忽视甚至遗忘了生活世界的德育,从而泯灭了生活世界生动的主观性。因此,现代德育应回归生活世界,从中找回其主体意识及其意义基础。
作者
陈秋红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2年第02S期32-34,共3页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现代德育
科学世界
生活世界
主体回归
学校德育
主体意识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1
张法琨选.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善卿.
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J]
.道德与文明,2002(4):63-65.
被引量:23
2
杨淑萍.
论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18-120.
被引量:19
3
曲彦斌.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民俗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2004(4):51-55.
被引量:4
4
刘晓东.
儿童道德发展需要智慧条件和社会性刺激条件[J]
.教育科学,1998(2):33-35.
被引量:4
5
顾龙先.
试论民族习俗与民族教育的关系[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1):134-139.
被引量:2
6
段鸿,卜兆.
论学校德育的生活化[J]
.固原师专学报,2002,23(4):85-87.
被引量:2
7
万俊人.
“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6-8.
被引量:109
8
黄尚元,蒋星义.
运用健康教育手段修正瑶族社区群体行为规范并净化民俗民风[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4,10(4):252-254.
被引量:1
9
黄岩,王辉.
和谐社会中伦理秩序的建构[J]
.兰州学刊,2005(4):58-60.
被引量:4
10
王啸.
中小学德育课改的价值分析[J]
.中国教师,2005(10):9-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陈言贵.
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J]
.滁州师专学报,2004,6(1):14-16.
被引量:8
2
陈艳,孙峰.
从习俗角度审视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道德教育[J]
.唐都学刊,2006,22(6):66-69.
被引量:2
3
刘丽.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刍议[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83-85.
4
王丽娟.
谁的课堂? 谁的生活?——试论课堂生活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J]
.教育观察,2012,1(6):52-54.
被引量:1
5
赵颖,于敏,张鸿儒.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的探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7-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李玉龙.
大学牵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74.
被引量:3
2
徐俊.
浅析德育生活化[J]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74-76.
被引量:2
3
曾长秋,田珺.
论湘西少数民族良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2):38-41.
被引量:2
4
袁福玲.
中专德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德育无痕的教学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10):43-44.
被引量:1
5
武赢,霍丹丹.
高校德育教学实践课程创新性研究[J]
.赤子,2013(21):89-89.
被引量:1
6
乔占泽.
一种值得深思的教育:生活化德育[J]
.基础教育研究,2014(13):15-16.
被引量:3
7
陈晓晨.
德育时机形成的内外因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7,0(6):73-74.
8
邵博.
中学体育无痕教育模式探索[J]
.体育师友,2017,40(6):29-31.
被引量:1
9
严淑华.
主动参与式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英语教师,2018,18(2):128-131.
被引量:2
10
任小平.
无痕教育:一种提升师德的理想路径[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8(6):115-117.
被引量:1
1
王长江.
人由附庸向主体回归的意义[J]
.人民论坛,2008(24):6-6.
2
陈权.
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主体性教学[J]
.体育师友,2002,25(6):1-1.
3
曾勇.
主体回归下的规则与自由[J]
.四川教育,2008(9):37-37.
4
刘光年.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回归的实践[J]
.黑河教育,2017(5):13-14.
5
周仕海.
主体回归才能教学高效[J]
.湖北教育,2016,0(6):14-15.
6
黎英.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
.科学咨询(下旬),2011(3):13-14.
7
陈京军.
学习的辩证法:异化与回归[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06(5):19-22.
被引量:7
8
郭茹茹.
论教师的教育情感[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36(9):34-36.
被引量:1
9
黄宝玲.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1):184-184.
10
宋志臣.
呼唤教育主体的“回归”[J]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5):68-68.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2年 第02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