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教育应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吗?
被引量:
5
We Should Respect the Students' Moral Choice when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德教育的目的本身应使学生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具有可贵的道德品质并使学生具有道德主动精神和道德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要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必须要求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完满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
作者
马晓燕
机构地区
华中师大教科院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第4期15-16,20,共3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选择
教育目的
教师主体性
尊重学生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肖雷慧、韩东屏等:《主体的沉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5页.
2
麦克·莱伦:《教育哲学》,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24-325页.
3
孙喜亭.
学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内而外的生成吗?[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18-23.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卢梭.爱弥儿: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孟子.告子上篇[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荀子.性恶篇.劝学篇[M].
4
周南照,杨春发.人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5
肖川.
“人性本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价值预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1-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21
1
李喜英.
道德教育矛盾的反思[J]
.探索与争鸣,2005(7):38-40.
被引量:8
2
赵菁.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对高校德育困惑的理论反思[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1(2):7-10.
被引量:5
3
陈婷,凌文辁.
共享心智模式——软件开发团队成功的关键[J]
.商场现代化,2006(02X):246-246.
被引量:3
4
陈巍,汤剑波,张伟平.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J]
.教育学报,2006,2(3):59-63.
被引量:3
5
蒋一之.
“道德是否可教”问题的症结与解决[J]
.社会科学战线,2007(3):250-254.
被引量:3
6
罗娟,任顺元.
试论学生德性生成的基础[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0):51-53.
被引量:2
7
王洁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发生的三大转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09(7):85-87.
被引量:3
8
竭长光.
辩证思维视域下的德育与德育的辩证本性——超越“内发论”与“外铄论”在直观思维中的背反[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78-182.
被引量:4
9
贾艳霞,冯文全.
孟子“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德育反思[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35-37.
被引量:3
10
李西顺.
正确认识“新性善论”——兼与“新性善论”质疑者商榷[J]
.全球教育展望,2011,40(5):82-8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8
1
鲁洁.
再议德育之享用功能——兼答刘尧同志的“商榷”[J]
.教育研究,1995,16(6):27-31.
被引量:27
2
班华.
网童的特点与教育引导[J]
.中国教育学刊,2005(9):17-19.
被引量:5
3
胡静.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关系[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1):56-58.
被引量:3
4
沈贵鹏.网络社会与青少年亚道德--兼谈网络道德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00,(2).
5
[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柯森,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98.
6
[英]怀特海 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
[德]包尔生·弗里德里希.伦理学体系[M].译者:何怀宏,廖中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11,406,407.
8
[加]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译者:李树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4.
9
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001).
引证文献
5
1
彭进清.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学校德育对现实的主动适应与理性超越[J]
.湖湘论坛,2006,19(3):86-87.
2
彭进清.
立足于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培养的德育措施[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3):105-107.
被引量:1
3
宋晔,吴艳艳.
论网络社会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J]
.思想理论教育,2010(6):21-25.
被引量:1
4
孙鑫宇,申冬生.
高职校学生品格发展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49-150.
被引量:4
5
成敏.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高职高专学生德育内化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1,0(23):196-19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柳丁.
对当代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传播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管理观察,2015(12):102-104.
2
崔世杰.
谚语在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功能探析[J]
.考试周刊,2015,0(72):145-146.
3
宋毅.
浅谈高职学生责任心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28):202-203.
4
李心怡.
刍议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培养[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91-93.
5
许萍.
高职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策略[J]
.好家长,2017,0(21):177-177.
6
刘敏.
班主任在高职大学生管理和培养中的作用[J]
.山西青年,2017,0(6):197-197.
1
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差异[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5(8):28-29.
2
刘丙元,张建英.
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论[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56-59.
被引量:2
3
王俏华.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J]
.教育科学研究,2012(5):56-59.
4
郭奕晶.
关于道德教育目的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81-182.
5
谢兰荣.
关于道德教育目的、原则和方法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3(2):44-47.
6
聂立清.
我国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目的的嬗变[J]
.教育探索,2008(7):107-109.
被引量:3
7
武惠庭.
完善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和内容[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60-61.
被引量:11
8
黄冬珠,代中杰.
刍议道德教育目的异化[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185-187.
被引量:1
9
程晋宽.
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比较[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5(9):33-37.
10
陈凤.
简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21(4):88-91.
被引量:2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